OpenAI推出GPT-4o模型时,其精准度和充满人性化的温暖对话风格瞬间赢得用户青睐。然而当该版本毫无预警地被GPT-5取代后,用户不仅在性能层面感受到落差,更对新版本缺失的人格化特质表示失望。尽管官方宣称这是迄今推理能力最强的编码模型,但因缺乏人文温度,引发广泛批评并促使OpenAI采取补救措施。

Cover Image

2025年8月7日OpenAI正式推出GPT-5并默认覆盖所有登录用户,同期发布的还有GPT-5 miniGPT-5 nano等细分版本。但这场本该展示更强推理能力的升级,却因性能问题和相较GPT-4o的人格化缺失成为舆论焦点。面对用户反弹,OpenAI迅速将GPT-4o重新列为Plus订阅用户的可选模型。

改进后的GPT-5新增了快速模式自动模式思考模式等选项以适应用户偏好。公司正全力将旧版受青睐的特质融入新版本,在保证GPT-5速度和推理能力提升的同时,延续用户喜爱的交互体验。

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承认了产品策略的疏漏,承诺将在保持边界感的前提下优化人格化体验。这场风波揭示了AI发展的核心命题:若技术进步无法建立情感联结,终将背离服务用户的初衷。这也反映出行业需要平衡创新速度与用户习惯——技术迭代绝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目前OpenAI正通过积极倾听社区反馈,探索技术与人文的共生之道。


文章标签: #OpenAI #GPT5 #AI争议 #用户体验 #技术迭代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