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海力士六层EUV技术突破,奠定高数值孔径EUV领先优势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我正在全球首款可卷曲笔记本电脑上打字。只需按下一个按钮,OLED屏幕就能向上延伸,这感觉就像科幻剧中的场景——或者像你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看到的那种因成本过高而无法量产的概念产品。但它真的问世了!
你是否应该购买一台?大概率不必。它的价格远超普通笔记本消费者的预算!但这并非重点。关键在于它代表着新奇与刺激。这是一次实验性的尝试,充满趣味且引人入胜。它打破了传统电脑形态的桎梏——这种束缚在你购买苹果产品时尤为明显。
回想起苹果早年“Get a Mac”的广告,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选择PC。PC平台充满实验精神与灵活性,而Mac平台则显得古板守旧。苹果永远不可能推出如此大胆的产品。
联想这款革命性的可卷曲笔记本——ThinkBook Plus Gen 6 Rollable——搭载了通过按键控制的电动卷轴OLED屏幕。显示屏能从机身内部徐徐展开,不需要时又能缩回常规笔记本尺寸。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它确实实现了。作为第一代产品,其表现堪称惊艳,充满未来科技感。虽然高达3300美元的售价并非人人负担得起,但这只是开始。或许几年后,可卷曲笔记本会像如今的折叠屏手机一样普及。(顺带一提,折叠手机是苹果拒绝涉足的另一个领域,想要体验这类创新产品,你必须转向安卓阵营。)
我能想象苹果拥趸们的辩词:“这不够完美!”确实,在特定角度下,可卷曲屏幕会产生细微反光,而苹果绝不会容忍这种瑕疵。作为Mac用户,除非苹果认定所有MacBook用户都需要可卷曲屏幕,否则你永远无缘此类产品——在他们眼中,非普适性的创新不值得投入。
这正是MacBook令人乏味的原因。如果你追求超越传统笔记本的体验,Mac平台会让你失望。使用Mac只有单一模式,而PC则赋予用户自主选择权。
联想可卷曲笔记本只是PC多元化的一个缩影。你还可以选择双屏笔记本,比如采用铰链连接双屏设计的联想Yoga Book 9i二合一设备,其日常使用体验同样出色。
PC平台还提供其他形态的二合一设备:既有像Surface Pro这样配备触控笔、能运行专业绘图软件的变形平板,也有采用360度翻转铰链、支持触屏操作的“瑜伽”式笔记本。(想在Mac上使用触控笔?很遗憾!那是iPad的专属功能——何况iPad还无法运行完整版Mac应用。)
高性能游戏本和顶级游戏台式机同样是PC的专属领域,苹果始终对游戏产业缺乏热情(除了内购泛滥的手游)。随着Valve公司推出Steam Deck掌机,PC硬件可能性再获拓展——这款基于Linux系统SteamOS的设备证明,PC生态已超越Windows的边界,游戏体验也更具灵活性。
树莓派(Raspberry Pi)则是PC阵营另一项独特创造。Mac阵营最接近的产品是Mac Mini,但其价格更高且软硬件兼容性更差。
PC平台允许用户自行组装和升级硬件。如今通过Framework Laptop可以模块化组装笔记本,Framework Desktop更是史上最易搭建的台式机。这种精神反而更接近1976年初创时期苹果推崇的极客文化,与如今苹果的封闭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还记得四十多年前苹果那则著名的“1984”广告吗?代表苹果的英雄冲进灰暗大厅砸碎显示屏,象征着“不同凡想”的品牌精神——至少广告词是这么宣称的。
时至2025年,Mac已沦为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而PC厂商们——无论是推出可卷曲笔记本的联想,开发Steam Deck的Valve,还是其他创新者——正在不断突破边界。苹果却成为禁止用户在手机平板上安装未认证软件的公司。(所幸在Mac上还能自由安装程序。)
Mac确实运行流畅且完成度高。如果你中意Mac软件生态且满足于MacBook现有形态,这无可厚非。但若你真正想要“不同凡想”,就必须跳出Mac的整齐队列,加入PC的自由阵营。
我并非抵触Mac,只是更偏爱Windows操作体验,享受PC游戏和Steam游戏库。同时我也热爱Linux系统,珍视硬件选择的自由度。
庆幸自己熟悉Windows系统。若我像某些用户那样数十年困在macOS生态中,绑定大量Mac专用软件,恐怕就难以挣脱库比蒂诺工程师们设定的硬件牢笼,无法拥抱科技行业层出不穷的创新。
别被苹果营销误导认为PC乏味。PC世界充满趣味、自由与创造力——这些苹果广告曾宣扬却已无法兑现的品质。这就是我选择PC的理由,也是PC始终精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