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最新推出的GPT-5大语言模型收获两极评价,引发业界对这类高资源消耗型聊天机器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广泛讨论。一位知名华尔街分析师近日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泡沫破裂前必将出现的关键征兆。

Cover Image

我们在上周专题文章中提到,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宣称GPT-5是全球最先进的AI系统,其通过智能路由机制根据指令类型自动切换不同子模型,实现一体化运作。

但用户发现这款新品存在明显缺陷:响应速度显著拖慢、回答结构过度复杂、语法冗余,即便扩大上下文窗口仍存在记忆缺失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推特用户@philoinvestor发布系列观察,将网飞(Netflix)的盈利路径与当前AI聊天机器人的商业化尝试进行对比。目前AI厂商仅掌握单一盈利公式:通过免费+付费用户组合提升每用户平均收益(ARPU),同时压缩总体成本。不同于网飞凭借独家内容构筑迁移壁垒,多数AI聊天机器人在核心能力上差异有限,免费用户可轻易切换不同平台。

因此,在维持复杂模型运转的成本持续攀升之际,厂商不得不通过附加功能展开同质化竞争,最终侵蚀整体盈利空间。事实上,AI聊天机器人或许永远无法成为开发者设想中的“印钞机”。

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分析师迈克尔·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发布重磅研报,揭示人工智能泡沫破裂的前置信号:“科技信贷利差扩大将成为AI过度投资贸易的预警信号——就像1999年下半年历史重演,随后到来的衰退恰恰成为2000年代生产率跃升的真正催化剂。”

我们此前报道指出,美国目前在建的250座数据中心已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仅2025年就可能拉动6240亿美元产值(约占美国GDP的2.08%)。但哈特尼特警告,资本配置失衡终将引发当前AI狂热的崩盘。


文章标签: #AI泡沫 #GPT5 #商业模式 #华尔街 #数据中心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