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开发商Ghostbutter于7月9日发布了一篇关于其作品《Penko Park》的博客文章,详细讲述了将这款原PC游戏移植至Nintendo Switch平台时遭遇的重重困难。

Cover Image

这款冒险游戏以探索废弃野生动物园为主题,园内栖息着众多既诡异又可爱的神秘生物。玩家需要通过拍摄这些生物来制作图鉴,并利用抓钩手Penko球等特殊道具触发它们的各种行为反应。随着探索深入,野生动物园的历史与秘密将逐渐揭开。

本作2020年登陆PC(Steam)平台后,其系统设计与氛围让许多玩家联想到任天堂经典作品《宝可梦随乐拍》,在Steam收获500余条评测中98%好评率的“特别好评”认证,并于2022年登陆Nintendo Switch平台。

开发团队Ghostbutter由德籍旅日开发者康斯坦丁·科普卡(Konstantin Kopka)创立。科普卡在文章中透露,尽管PC版开发耗时三年,但Switch移植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在收到任天堂的开发套件后,首个移植版本甚至无法正常启动——游戏频繁崩溃,内存不足与着色器加载错误等问题层出不穷。

经过一周的崩溃日志分析,团队终于让游戏运行至第一关卡,但帧率仅达14fps(原目标60fps),视觉效果严重失真。科普卡形容这是“令人痛苦的14帧”,随即展开了漫长的优化攻坚战。

通过数月的性能监测,团队发现瓶颈在于GPU处理——每帧需耗时约45毫秒,远超16.67毫秒的60帧标准。罪魁祸首是园内树木的渲染:半透明多边形与精灵图层堆叠导致像素重复绘制。使用Unity的Overdraw模式检测时,树木区域因过度绘制呈现刺眼亮斑,占用了三分之一GPU资源

解决方案包括:将透明精灵制作的树叶替换为法线贴图低模网格,在保持视觉效果的同时显著提升性能;数万株地面植被也改用不透明几何体渲染。团队还放弃了Unity标准地形生成功能,转而采用静态网格与分块加载技术,并对体积雾、动态贴花等后处理效果进行针对性优化。

在照片图鉴系统优化中,团队重构了存储架构——将数百张生物照片与主程序分离,采用压缩批量写入方式,使文件大小适配Switch硬件,读写效率提升80%。历经数月调整,最终实现了稳定的60帧运行。

科普卡特别强调量化分析的重要性:通过精确测量每个功能关闭带来的帧率提升,避免盲目修改。基于此次经验,他创立了“Ghostbutter移植”服务,专门协助开发者进行Switch/Switch 2平台移植。这位精通日英双语的德国开发者表示,希望帮助更多同行克服自己曾面临的挑战。

《Penko Park》现已登陆PC(Steam)Nintendo Switch平台。


文章标签: #游戏移植 #性能优化 #独立游戏 #Switch #开发经验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