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考虑采取一种新策略来维持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将位置追踪技术直接嵌入高端芯片。此前多年的出口管制措施——以及最近的升级行动——都未能完全阻止芯片流入中国,政策制定者因此寻求超越书面文件的解决方案。这一举措将涉及英伟达(Nvidia)H20等尖端AI GPU,此类芯片在经历长期禁售后本已获准向中国出口。

Cover Image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政府AI行动计划设计者之一迈克尔·克拉西奥斯向彭博社证实,目前正在讨论基于软件和硬件的双重追踪方案。“相关讨论涉及如何通过软件修改或芯片物理改造来实现更精准的位置追踪。”该构想已明确写入上月公布的行动计划,其核心目标是确保随着AI技术全球普及,美国技术始终保持主导地位。

这种紧迫性反映出一个持续存在的难题:出口管制始终存在漏洞。最新报告显示,尽管美国加强限制,中国企业在短短三个月内仍通过走私渠道获得了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英伟达GPU。更复杂的是,经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第三方转运路线正成为美国官员重点监控的非法运输枢纽。

在芯片中植入定位功能的设想旨在堵住这些漏洞,但面临技术和商业双重障碍。与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不同,AI加速器运行于数据中心环境,GPS追踪难以实施。据知情人士透露,基于延迟验证的系统(通过安全时间戳信号而非持续联网确认位置)正在考量范围内。这类方法虽降低对外部网络的依赖,但会增加设计复杂度,且必须确保不影响高性能计算环境的表现。

产业界的担忧不止于技术层面。添加追踪功能可能推高成本、制造新的黑客攻击面,甚至引发地缘政治报复。若美国强制要求芯片嵌入监控功能,其他地区可能实施对等要求,进一步割裂全球供应链。这种风险已成现实——北京近期就英伟达H20芯片涉嫌“内置追踪功能”召见企业代表,但该公司坚决否认相关指控。

与此同时,监管争议暴露出行业分歧。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批评美国芯片限制政策“失败”,警告过度监管将加速中国自主芯片研发,削弱美国长期优势。这一观点凸显华盛顿面临的微妙平衡:既要控制技术外流,又要避免迫使对手加快创新步伐。

问题规模令人无法掉以轻心。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并主导传统芯片生产,当前占据约30%市场份额,预计到2030年将占新增产能的40%。即便少量AI芯片被转用,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这些芯片驱动着先进AI模型和军事系统。

就目前而言,硬件级追踪代表着美国政府最大胆也最具争议的监管构想。其能否落地取决于技术可行性、行业合作意愿及地缘政治连锁反应。但传递的信号十分明确:未来AI技术的突破应当基于美国硬件,并处于美国监管之下。


文章标签: #AI芯片 #出口管制 #技术追踪 #地缘政治 #半导体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