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纳根证实两部史蒂芬金电影,暗藏惊人关联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近年来,迪士尼在票房方面的确遭遇困境,而推动Disney+平台内容扩张的策略可能是主因。凭借《星球大战》、漫威、皮克斯、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及其众多真人翻拍作品等金字招牌,该公司曾在2010年代后期统治票房。但新冠疫情爆发及Disney+上线后,旗下多部电影表现疲软,就连漫威电影宇宙、《夺宝奇兵》等顶级IP也未能幸免。
断言漫威或《星球大战》系列已毁显然过于武断——两者仍能通过票房和衍生品赚取巨额收益。迪士尼向来擅长对可转化为主题公园项目的IP进行长期投资,这正是2002年票房平平的《星际宝贝》如今成为公司最赚钱IP的原因,也是其不顾前两部《电子世界争霸战》票房惨败仍执着开发第三部续作的底气。
但“过犹不及”确实值得警惕。几年前,所有制片厂都追逐流媒体的承诺,认为内容越多越好,推崇“ binge文化(连续刷剧模式)”。漫威和《星球大战》系列加倍押注“内容轰炸”,最终让以轻度粉丝为主体的观众不堪重负。他们原本享受每隔数月观看一部漫威新片,或每年假期与家人共赏一部《星球大战》的乐趣,但这种体验逐渐变成了负担。加之《波巴·费特之书》、《秘密入侵》、《阿索卡》等令人失望的作品,品牌透支在所难免。漫威影业总裁凯文·费奇今年早些时候也承认了这一点。
不过历史证明,转机永远不晚。2006年《碟中谍3》票房失利时,该系列看似将终结并与汤姆·克鲁斯分道扬镳,但2011年《碟中谍4:幽灵协议》成功盘活IP,又延续了近14年直至最近的《致命清算》收官。人们总说“DC品牌已死”,但《新蝙蝠侠》与《超人》的成功屡屡打破这个论断。漫威和《星球大战》大概率会重振旗鼓——虽难复当年每部必破10亿美元的盛况,但即便在鼎盛时期也并非部部如此。一切只是预期管理的问题,而现在的预期确实更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