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眼见到Steam Deck起,我就渴望拥有它。但至今仍未入手——最初是因难以合理化这笔消费(参考我那台任天堂Switch掌机模式的吃灰程度),而现在则多了一个新理由:恐惧

Cover Image

理论上,我完全能给自己找到购买理由:身为PCWorld编辑,购置一台游戏掌机绝不会惹怒我那虚构的会计。但考虑到500美元的基础售价(若选择OLED版加配件升级,总价将逼近1000美元),这已远超冲动消费范畴,必须确保其合理性。

硬件老化危机

核心矛盾在于:初代Steam Deck已面世三年半,即便OLED版小幅改进了内部构造,其搭载的AMD Zen 2架构APU性能依旧原地踏步。虽然配合SteamOS系统和Proton兼容层仍能流畅运行多数游戏,但面对最新3A大作已显疲态。

这种迭代焦虑令我陷入选择困境:谁也不愿在换代前夕投入近万元购置即将过时的设备。当然,这种“等等党”心态普遍存在于显卡、汽车等所有科技产品领域。但即便Valve公司对新型号守口如瓶(该公司向来不愿通过硬件迭代分裂用户群),我仍担心更好的选择会突然降临——即便不是来自Valve,也可能是其竞品。

竞品围剿态势

Steam Deck引爆便携游戏PC市场后,数十款模仿其形态的竞品接连涌现。它们大多采用更先进的AMD APU方案,性能参数普遍超越原版。如今这些设备还能通过官方或第三方方式安装SteamOS,彻底摆脱了臃肿的Windows系统束缚。

以命名灾难级的联想Legion Go S SteamOS版为例:即便搭载弱于Z1 ExtremeRyzen Z2 Go芯片,其游戏表现仍轻松碾压同分辨率下的Steam Deck。若单纯追求性能,玩家已无需执着于原版设备。

设计缺陷凸显

Steam Deck的硬件设计亦存在明显短板:屏幕尺寸与机身比例失衡,摇杆与触控板布局不符合人体工学,仍在使用传统电位器摇杆(该学学任天堂上霍尔效应了!)。内部空间规划也制约了电池容量,且无法安装更普及廉价的80mm全尺寸SSD

等待的艺术

综合考量后,我决定继续等待Steam Deck 2。尽管Valve目前凭借销量优势缺乏升级动力,且全球芯片短缺与关税问题延缓了硬件迭代,但现有设备性能已开始难以驾驭新作。我渴望看到Valve基于数百万用户反馈打造的次世代产品——当然也恐惧其定价可能飙升。

这或许是所有科技产品共有的悖论。但请记住一个永恒真理:当新品面世时,旧款必然降价,届时你的选择只会更多更好。看来,我的等待游戏还得继续下去。


文章标签: #游戏掌机 #硬件迭代 #性能焦虑 #消费决策 #Valve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