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疲劳”常被用来形容观众对超级英雄电影和电视剧兴趣的衰退。有人认为,这种类型片令人厌倦的原因是作品数量过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问题核心在于剧情重复性高,编剧过度依赖套路导致情节可预测性强。如今,《新蝙蝠侠2》编剧马特森·汤姆林加入讨论,针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及潜在解决方案提出了见解。

Cover Image

“真相是并非每个角色都需要独立电影,”汤姆林在回应中写道,“但现实是……整个电影业三十年来一直在与电子游戏竞争,而TikTok/YouTube/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更是全新维度。一部电影必须证明其存在价值——无论是否属于超级英雄题材。”

汤姆林的观点颇具启发性。近年来,电影行业充斥着衍生作品(更不用说重启和翻拍项目),这些作品往往直接套用已有IP的角色。制片公司试图通过类型多元化和聚焦非核心角色来应对超级英雄疲劳,例如HBO的犯罪剧集《企鹅人》——该剧作为《新蝙蝠侠》衍生作品,讲述奥斯瓦尔德·科布哥谭市黑道崛起的历程。这部限定剧播出期间收视与口碑双赢,证明其成功避免了让观众昏昏欲睡的窠臼。

经历一系列失败后,超级英雄电影正迎来转机。2025年原本被视为漫画改编电影的生死之年,但DC漫威影业的两部暑期档重磅作品——DC宇宙的《超人》与MCU的《神奇四侠:第一步》——均取得票房成功。尽管《神奇四侠》以北美1.18亿美元开画成绩短暂超越《超人》的1.25亿美元首周纪录,但后者自7月11日上映后全球票房已达5.11亿美元,远超7月24日上映的《神奇四侠》2.41亿美元当前成绩。现阶段断言孰优孰劣为时尚早,但两者无疑都是该类型的成功典范。

这两部作品不仅票房亮眼,口碑同样出众:《超人》在烂番茄获得83%专业评分与91%观众好评,《神奇四侠》的专业与大众评分则分别为86%和92%。其商业与艺术表现证明,观众并未对超级英雄题材失去热情——但质量才是关键。展望未来,包括2027年《新蝙蝠侠2》在内的新作能否延续这一势头,令人期待。


文章标签: #超级英雄 #电影产业 #编剧 #DC #漫威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