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去几年那些诡异的贴纸和沉迷网络梗的青少年让你产生了误解,但鸟类确实是真实存在的生物。它们并非政府制造出来监视你的机器人。不过冒着自相矛盾的风险,我还是要说——它们的大脑堪比计算机。请容我解释,或者说概括一下,毕竟要讲的内容实在太多。

Cover Image

你可能知道,鸟类的聪明程度远超人类想象。乌鸦和渡鸦等鸦科动物的智力堪比人类幼童,其信息储存能力令人震惊。视频博主兼音频科学家本·乔丹(Benn Jordan)深谙此道,他更清楚鸟类彼此交流的鸣叫声可以复杂到令人难以置信。但这份复杂性是否足以存储和传输数字信息?比如人类制作编码的图片数字信息?

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数月研究,乔丹在多种鸟类中筛选出具有复杂鸣唱的欧洲椋鸟——这种鸟类不仅智力出众,其特殊的肺部与喉部结构更赋予它惊人的声音模仿能力。实验对象是名为“大嘴”的半驯化椋鸟,它自幼由人类莎拉·蒂德韦尔(Sarah Tidwell)饲养长大。

带着些许玩心,乔丹用频谱合成器绘制了一幅简笔小鸟图像(这是将可听声音转化为二维图像的极简方法)。当他把图像对应的声波播放给“大嘴”听时,虽然在蒂德韦尔家中未能立即听到椋鸟复述这段声音序列,但事后分析录音时,声谱图上赫然出现了诡异的现象。

乔丹数天前在合成器绘制的图案,竟以音频形式被椋鸟完美复现,并完整呈现在截然不同的数据可视化图表中。尽管数字精度尚有瑕疵,但乔丹测算出“大嘴”以音频形式有效存储并重新传输了176KB数据。虽然不足以替代你的固态硬盘,但传输大型文本文件绰绰有余。见鬼,说不定鸟类真在监视我们呢。

当然,鸟类模仿能力并非新闻。我们早就知道鸟类的智慧远超预期,特别是当“智力”定义不再以人类为标准时。但“大嘴”精确存储并传输数据的能力仍然震撼人心,而乔丹的视频正是这种能力最生动直观的诠释。


文章标签: #鸟类智能 #数据存储 #椋鸟实验 #声波编码 #动物认知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