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的生活日益数字化,我们与高度拟人化的聊天机器人互动的时间越来越多,真实人际联结与机器模拟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

Cover Image

根据婚恋网站Match.com最新研究,如今超过20%的约会者使用人工智能来完善交友档案或开启对话。有些人甚至与ReplikaCharacter AINomi AI等公司开发的AI伴侣建立情感纽带——包括72%的美国青少年。据报道,部分用户甚至爱上了ChatGPT这类通用大语言模型。

对某些人而言,与AI约会的趋势如同电影《她》的现实版,昭示着科技公司的代码正在取代真实情感,这种反乌托邦现象令人忧虑。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在人际亲密关系日益稀缺的时代,AI伴侣是他们感受被理解与支持的生命线。最新研究显示,四分之一的年轻人认为AI伴侣或将完全取代人类伴侣。

爱情似乎不再专属于人类。核心问题在于:这种趋势是否合理?与AI恋爱能否超越人类情感?

上个月在纽约一场由非营利媒体组织Open to Debate主办的辩论会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Modern Love Collective联合创始人陶河主张:“AI是令人振奋的新型联结方式…并非爱情的威胁,而是其进化形态”。作为支持人类联结的一方,金赛研究所执行主任、Match.com首席科学顾问贾斯汀·加西亚——这位专注于两性关系科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则持相反观点。

陶河指出,AI伴侣能提供人类关系中难以获得的持续情感支持:“它不带自我意识倾听你,不带评判地适应你,以始终如一且安全的方‘学习’爱你。它能理解无人知晓的内心世界,对你的思想保持好奇,能逗你发笑甚至即兴赋诗。”她让观众将这种全天候关注与“爱看手机的另一半”对比,反问道:“上次被认真询问感受是什么时候?”

加西亚反驳称,依赖被预设为讨好用户的机器获得认同绝非健康关系:“人类不需要永不犯错的完美伴侣。AI模拟的稳定关系本质是欺骗,它无法复刻真实情感中的冲突与成长。”他引用Match.com六月发布的《美国单身报告》强调,70%受访者认为伴侣与AI密切互动构成精神出轨。

关于信任问题,加西亚援引民调数据:65%美国人不相信AI能做出道德决策。“短期关系可以追求刺激,但没人愿与潜在社会毁灭者同床共枕。”陶河则回应,用户实际上正以对待人类的方式信任AI:“他们向AI倾诉最私密的情感和经历。”

在身体接触层面,陶河认为VR触觉服等科技能模拟亲密接触,而加西亚强调人类对真实触摸存在生理需求。他警告当前社会已出现“皮肤饥渴症”——因缺乏肢体接触引发的焦虑抑郁症状。

双方都承认AI可能放大暴力倾向的风险。加西亚举例称,正如色情内容会强化现实中的性暴力,用户可能训练AI伴侣模仿非自愿性行为。“社会已有足够多这类问题。”陶河则认为通过算法透明与伦理设计可规避风险,但白宫最新AI行动计划恰恰缺乏这些关键条款。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情感关系 #数字时代 #伦理争议 #社会趋势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