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学社会技术共创研究中心(ELSI中心)于7月11日发布了《Nintendo Switch 2发售战略的日美比较:从经济、伦理、社会的视角》(以下简称“日美发售战略比较”)。该报告针对Nintendo Switch 2发售前在日美两国分别采用“抽选制”与“先到先得制”的预约方式差异进行了分析推测。

Cover Image

这份报告由ELSI中心Mercari旗下研发机构R4D合作完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任天堂并未参与研究,不存在利益冲突问题,作者声明其团队成员均未参与Switch 2的抽选预约。

报告聚焦于Switch 2在日美两国预售方式的差异。上月6月5日发售的Switch 2在日本My Nintendo Store面向符合条件的Nintendo Switch Online会员实施了抽选预约。截至本文撰写时(7月24日11点前),该平台已进行到第五轮抽选销售。

而美国My Nintendo Store则采用先到先得制。虽然会优先考虑截至2025年4月2日Nintendo Switch Online会龄满12个月且游戏总时长超过50小时的申请者,但本质上仍按收到邮件的先后顺序处理(据官网说明)。

报告将这种差异视为值得研究的典型案例,通过多重假设分析试图解释其成因,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首先指出日美两国的共同前提是预售阶段都存在供不应求现象。若按经典经济学理论,任天堂本可通过价格浮动机制或官方认可二级市场等“高效”分配方式,使产品流向支付意愿最高的消费者群体。

但任天堂却选择了成本更高的非价格分配机制,特别是在日本实施抽选制。这种制度可能导致高意愿消费者落选,而低意愿者却偶然中签。报告推测公司可能基于经济学效率之外的因素作出决策。

例如,日本预约条件中“截至2025年2月28日游戏时长达50小时以上”的要求颇具深意——这或许是在衡量用户的“游玩意愿(willingness-to-PLAY)”而非“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

报告提出五种假设解释日美策略差异。假设B指出:鉴于游戏主机商业模式更依赖后期软件、订阅服务和数字平台收益,为避免首发阶段客户体验损害长期品牌价值,两国对声誉风险的不同考量可能导致策略分化。日本更注重“机会均等”而采用高成本抽选制,也可能反映其对转售行为更严厉的官方态度。

其他假设从伦理社会角度补充分析:日本文化中认为抽选制比强调个人努力的先到先得更显公平,这从演唱会门票等热门商品普遍采用抽选可见一斑。而先到先得制契合美国重视个人能动性与自我责任的伦理观,排队抢购本身也已成为粉丝文化的仪式性体验——典型案例如YouTuberChickenDog提前两月在Nintendo New York门店守候的行为。

报告还观察到声优中村悠一(任天堂官方节目旁白)公开抽选落选的消息产生了意外效果:既缓解了落选者不满情绪,又通过名人未获特权印证了抽选的公正性。

目前日本零售渠道已出现变化:虽然My Nintendo Store仍维持抽选,但部分实体店开始零星实施现场发售。GEO连锁店计划7月19-27日向符合条件的APP用户发放“Switch 2购买权优惠券”进行先到先得销售。随着供应链逐步稳定,以抽选为主的销售模式或将迎来转变。


文章标签: #任天堂 #游戏机 #市场营销 #文化差异 #商业策略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