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者主演期待MCU复活反派,漫威宇宙无人真正死亡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过去几年,英特尔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似乎没有一件事顺利。该公司试图效仿ARM的混合大小核架构对x86进行现代化改造,却未能有效提升市场份额——尤其当上代Arrow Lake处理器在AMD产品线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时,情况更加恶化。在显卡领域,这家蓝色阵营巨头推出了一款仓促上马的产品,虽然并非全无希望,但远远不足以挑战行业霸主地位。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残酷现实,而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今日流出的内部谈话似乎印证了这点。
据OregonTech报道,这家昔日的美国创新巨头如今近乎在为生存而战,甚至难以自居顶级竞争者之列。尽管陈立武坚称凭借深厚底蕴,英特尔仍能保持相当地位。当下如AMD、英伟达(Nvidia)、苹果(Apple)、台积电(TSMC)乃至三星(Samsung)或许更为成功,但就整体影响力而言,博通(Broadcom)、联发科(MediaTek)、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等规模较小的芯片厂商并未超越蓝色阵营。然而在面向全球员工的问答会上,这位CEO据称坦言:“二三十年前我们确实是领导者。如今世界已经改变,我们甚至排不进半导体企业前十名。”
这番表态与几十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英特尔几乎垄断CPU市场,仅靠每代微乎其微的升级就能维持统治地位。其鼎盛时期甚至考虑以200亿美元收购英伟达,而如今这家GPU制造商市值已达4万亿美元。
直到为时已晚,英特尔才将AMD视为值得尊敬的对手,而锐龙(Ryzen)系列已然撼动其根基。如今选择AMD平台装机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该公司的处理器不仅驱动着Steam Deck和ROG Ally X等热门掌机,更成为Xbox Series与PlayStation 5两大主机的心脏。AMD与英特尔的另一劲敌台积电保持着紧密合作,而后者正自主生产芯片。
这种垂直整合曾是该公司的核心优势,如今却更似累赘。制程工艺上的踟蹰不前(难以匹敌台湾企业的实力)无疑限制了英特尔处理器的潜能释放。事实上自2023年起,该公司就将Meteor Lake芯片的GPU模块交由台积电代工。这项合作后来扩展至由台积电全权制造Lunar Lake的计算模块——到2025年,约30%的制造环节将外包给台积电。这本可避免的迟来妥协,根源在于英特尔未能及早规划借助外部代工生产尖端CPU,最终其自家晶圆厂成了发展瓶颈。
为此,英特尔已在全球裁员数千人以削减成本。由于未来制程研发投入激增,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亏损高达160亿美元。陈立武表示复兴之路将是“一场马拉松”,希望通过扭转企业文化、“保持谦逊”来顺应行业需求变化。英特尔渴望效仿当下更敏捷、更强悍的竞争对手AMD与英伟达——尤其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的今天。虽然AI技术早已存在,但直到OpenAI推出ChatGPT才引发第二次爆发,开启机器学习新时代。而这个几乎完全由英伟达数据中心GPU驱动的领域,再次凸显英特尔错失的战略机遇。
“在训练领域,我认为我们已经太迟了,”陈立武坦言。该公司计划转而聚焦边缘AI,致力于将AI处理能力直接集成到PC等终端设备,而非依赖云端计算。他还强调自主AI(无需持续人工干预即可自主行动的AI系统)这一新兴领域将是关键增长点,并对近期引入的高端人才帮助英特尔重获AI话语权表示乐观,暗示将有更多人才加入。“敬请期待,还会有几位重要人物加盟。”鉴于英伟达已遥遥领先,英特尔转换赛道另辟蹊径的尝试反而令人期待。
需要指出的是,英特尔在数据中心CPU领域也已落后——过去一年AMD的EPYC系列实现了反超,进一步打击了公司信心。去年董事会罢免前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由陈立武接任。新任掌门人对公司有着截然不同且更精简的规划:不再同时聚焦CPU、GPU、晶圆代工等多个方向,而是集中精力于当前最具潜力的领域。
这一转变也印证了长期流传的传闻:英特尔可能分拆为两家公司,新成立的晶圆部门将作为独立子公司运营,主体则转型为无晶圆厂芯片设计公司。其CPU市场的竞争对手AMD和苹果均采用此模式,英伟达也始终依赖台积电或三星制造显卡。若能轻装上阵,这头蓝色巨兽或能在生态圈中重获自由。不过鉴于被视为救星的18A制程仍需一年时间,现在预言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