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承认公司对人工智能的反应“迟缓”,并表示当时低估了这项技术的影响力。英特尔对人工智能的误判可能使其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收入,拱手让出竞争优势。

Cover Image

观察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其AI加速器和机架级解决方案尤其令人失望——历经数年研发,这家蓝色巨头仍未能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虽然英特尔向市场推出了高迪(Gaudi)AI加速器,但云服务商的采用率极低,这表明在当下最热门的产业赛道中,英特尔与竞争对手相距甚远。据《日经亚洲》报道,英特尔前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已承认在其任期内公司对人工智能的应对不力。

“我和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力。当今AI芯片的计算性能持续提升,但其能效比已经三代没有实质改进。”

英特尔对AI的消极态度在基辛格早期将“推理”视为全部重点时就已显露无遗——当时英伟达等企业正全力投入模型训练。这位前CEO曾宣称公司已准备好把握推理计算需求,甚至将CUDA架构称为“护城河”。但除了作为“数十年积淀”的至强(Xeon)服务器CPU外,英特尔在AI领域始终未能推出能与英伟达抗衡的产品。

如今英特尔在AI领域的处境更显被动:其寄予厚望的猎鹰海岸(Falcon Shores)加速器项目已被取消,新任CEO正试图通过美洲豹海岸(Jaguar Shores)进军机架级市场。当英伟达AMD的解决方案已深耕市场多年,在过去几个季度创造数千亿美元产值时,英特尔却始终缺席。现在,这家蓝色巨头连维持现有业务都举步维艰,更遑论开拓新疆域。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背负沉重财务压力,英特尔前CEO仍坚持认为内部半导体制造部门是产品设计的正确路径。其“IDM 2.0”战略饱受质疑,而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似乎正在通过弱化晶圆代工、强化芯片设计这一核心业务来扭转战略。可以预见,英特尔未来将迎来重大变革,这些转变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标签: #英特尔 #AI #芯片 #竞争 #战略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