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影坛,能够仅凭个人名号就能推动项目的导演屈指可数,克里斯托弗·诺兰正是其中之一。即便他拍一部四小时黑白窄银幕电影,内容只是油漆干涸的过程,配乐全是Marky Mark and the Funky Bunch乐队的老歌,他的拥趸们也定会将其奉为神作(我们大概也不例外)。这位导演的新作《奥德赛》(The Odyssey)有望成为其职业生涯规模最宏大、品质最卓越的作品。改编自荷马史诗的这部巨制,将带领观众穿越至古希腊,在大银幕上复活这个流传千年的经典故事。

Cover Image

影片首支预告片正在影院贴片放映,但不出所料,上线五分钟便遭全网泄露。与预期相反,这支预告并未收获热烈反响,甚至让部分诺兰死忠粉对影片产生抵触情绪。

随着《奥德赛》预告片在网络永久留存,社交媒体上的影迷们纷纷对诺兰这部“未达预期”的预告片发表意见。预告片中,乔恩·伯恩塔尔饰演的角色以旁白形式引出马特·达蒙主演的奥德修斯传奇。尽管惊鸿一瞥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观众却迅速揪出一处明显谬误——历史学者们早已对达蒙的奥德修斯造型提出质疑,而普通影迷则对伯恩塔尔的美式口音倍感困惑。这位出演过《惩罚者》与《熊家餐馆》的演员并未为角色改变发音方式,坚持使用了原生美式英语。问题在于:《奥德赛》的故事发生在美利坚建国前约2900年。

“看完《奥德赛》预告,美式口音瞬间让我出戏……”网友@Runaway_Wiccan如此写道。其他观众则分享表情包表达不满,如@JoelOnMain配图《继承之战》中希芙莎拉·斯努克饰)满脸困惑的剧照,并评论:“《奥德赛》里的美式口音?”

历史准确性是否必要?

互联网时代让电影考据成为热议话题。从海豹突击队员到米其林主厨,乃至少林武僧,各领域专业人士都在线点评影视作品,历史学者自然也不例外。正如前文所述,达蒙版奥德修斯的形象已引发历史影迷争论,而新预告中的口音问题必将再掀波澜——但这些问题真的重要吗?

电影是否需要考据严谨,本质上是主观命题。部分观众追求 escapism(逃避现实)的体验,另一群体则渴望通过角色获得替代性人生——高度还原历史正是营造沉浸感的手段之一。但最终仍取决于导演的叙事意图:若是荒诞喜剧,考据自然无关紧要;但若标榜“基于真实事件”或描绘特定历史阶段,创作者便有责任尽可能精准还原。

《奥德赛》定档2026年7月17日,除达蒙伯恩塔尔外,主演阵容还包括汤姆·霍兰德赞达亚罗伯特·帕丁森安妮·海瑟薇艾略特·佩吉查理兹·塞隆米娅·高斯希姆什·帕特尔科斯莫·贾维斯本尼·萨夫迪约翰·雷吉扎莫露皮塔·尼永奥等众多明星。


文章标签: #诺兰 #奥德赛 #口音争议 #历史片 #荷马史诗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