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5年里,亨里克·韦德林(Henrik Werdelin)通过其创业工作室Prehype帮助企业家打造了Barkbox等知名品牌。如今,他正通过新成立的纽约企业Audos押注人工智能技术——希望将每年孵化“数十家”初创公司的规模扩展至“数十万”创业者的量级。

Cover Image

这一时机选择恰逢其时。各行业大规模裁员促使许多人重新规划职业道路,而AI工具显著降低了数字产品与服务的开发门槛。韦德林的新项目正位于这两大趋势的交汇点,承诺帮助“普通创业者创建价值百万美元的人工智能企业”,且无需技术背景。

PrehypeAudos的转变,折射出当前创业生态的深刻变革。Prehype时期的工作聚焦于与技术型创始人合作打造传统初创企业——那些可能融资数百万美元、目标成为独角兽的公司。而现在,韦德林向TechCrunch表示:“我们正尝试将多年积累的知识与方法论真正普及化。”

其核心理念在于:普通创业者或许能感知到AI浪潮的到来,但未必愿意尝试所谓“AI代理”,或不知如何触达客户。Audos旨在为这类人群提供AI工具,使其能用自然语言构建复杂产品,并利用社交媒体算法寻找目标客群。

Facebook等平台的算法堪称奇迹——只要定义客户群体,它们就能精准锁定目标。”与Prehype合伙人尼古拉斯·索恩(Nicholas Thorne)共同创立Audos韦德林解释道。事实上,Audos正运用该系统快速验证创业者创意的客户获取成本是否可持续。

该模式已初见成效。自测试版发布以来,Audos已助力启动“数百家”企业。其用户多是通过Instagram广告(文案:“想过创业却不知从何开始?”)发现该平台。典型案例包括:试图帮助车主评估维修报价的汽修工、提供“身后事物流”服务的个体户、虚拟高尔夫挥杆教练及AI营养师。韦德林戏称这些1-2人团队为“驴角兽”(donkeycorns),以区别于估值十亿美元的“独角兽”。

所有创业者都经历了相同流程:点击广告→与AI代理对话明确解决痛点→锁定目标用户→快速对接潜在客户。在收益模式上,Audos与传统加速器或风投截然不同——不索取股权,而是从所孵化企业抽取15%营收。作为回报,创始人可获得最高2.5万美元资金支持、AI业务开发工具使用权及分销协助(主要通过付费社交媒体广告)。

“我们不占有企业股权,”韦德林强调,“这些公司很可能永远不会被收购。我们真正的灵感来源于构成社会基石的家庭作坊。”这种永久性营收分成类似苹果App Store的平台费用机制,意味着创业者将长期让渡可观收入。虽然部分人认为物有所值,但持续性抽成是否合理仍存争议。

随着技术环境快速演变,Audos的价值主张也引发诸多疑问。尽管韦德林强调帮助创始人建立客户关系,但AI代理的实际能力尚不明确。同质化竞争亦是隐患——正如他所承认:“市面上已有大量类似工具”,且它们正在快速进化。当创业者能免费获得同等AI能力时,谁还愿意支付永久性“营收税”?

对此,投资机构似乎并不担忧。True Ventures领投了Audos1150万美元种子轮,其合伙人托尼·康拉德(Tony Conrad)在Zoom会议中解释了投资逻辑:除对创始团队的信任外,更重要的是“有海量人群渴望此类平台机会”。康拉德以Instagram仅13名员工实现10亿美元退出的案例作比,指出AI将创造更大杠杆效应——尽管当前仅5名员工的Audos并不追逐独角兽。

“我们瞄准的是数百万能创建真实改变生活的企业的人,”韦德林阐述道,“目标是培育百万家年营收百万美元的企业——这将是万亿级规模的市场。”在传统就业稳定性持续衰减的当下,为缺乏启动资金和技术能力的人群提供创业机会,正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命题。

Audos的其他投资者包括Offline VenturesBungalow Capital尼克拉斯·詹斯特罗姆(Niklas Zennström)、马里奥·施洛瑟(Mario Schlosser)等知名天使投资人。


文章标签: #创业 #人工智能 #孵化器 #投资 #创新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