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GPU和CPU领域芯片制造商正计划在未来数月内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这一发展源于人工智能的兴起以及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和超级计算机行业的制裁,已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产生剧烈影响。一方面,华为等公司启动了先进晶圆厂工具的研发项目,旨在最终替代美国和欧洲生产的设备;另一方面,超过六家GPU公司涌现出来,专注于开发用于人工智能和游戏的处理器。巧合的是,这些公司都期待上市并制定了IPO计划。

Cover Image

中国有众多私营GPU开发商,包括壁仞科技(Biren Technology)、登临科技(DenglinAI)、芯原微电子(Innosilicon)、沐曦核心(Illuvatar CoreX)(天枢智芯)、墨芯科技(MetaX Technology)、摩尔线程(Moore Threads)和兆芯(Zhaoxin)。其中一些公司——如芯原微电子摩尔线程兆芯——正式专注于游戏GPU(但这不意味着其GPU不能用于AI或其他数据中心应用),其他公司——如壁仞科技登临科技沐曦核心墨芯科技——主要开发用于AI和超级计算机应用的处理器。目前,所有这些半导体公司均为私营性质,但对许多而言,这一状态即将改变。

部分中国GPU公司寻求IPO

或许最具前景的中国GPU开发商壁仞科技仍为私营企业,但过去几年一直积极推动上市。它正接受中国监管机构的必要指导流程,这是上市前的先决条件。具体时间表和地点(如上海科创板或香港)尚未公开确定。摩尔线程也仍为私营,但已采取正式步骤推进国内IPO。2024年末,它重组为股份制公司,这是准备在中国大陆上市的标准步骤。预计将在获得监管批准后在中国主要交易所挂牌。

据TechNode报道,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披露,墨芯科技已完成IPO准备流程(即监管辅导)。在五年间,墨芯科技完成了八轮融资,总计获得数十亿元人民币资金。根据2024年胡润独角兽报告,其市场估值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约合13.8亿美元)。兆芯作为上海政府与威盛科技(Via Technologies)的合资企业,更以其集成显卡的x86 CPU闻名。该公司近期申请在上海科创板上市,预计于2025年中完成,这使其成为中国半导体公司中较先进的IPO候选者之一。如果审批顺利,公开募股可能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进行。

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墨芯科技寻求IPO的主要目的是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获取大量资金,以持续产品开发和扩大规模。这三家公司都在开发先进AI和GPU硬件,需要在研发、硅验证、软件生态系统和人才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尤其是它们旨在与全球领导者如英伟达(Nvidia)竞争。除资金外,上市还服务于战略和声誉目标。IPO能让这些公司展示透明度、合规性和长期承诺,从而在中国推动半导体自主化的进程中成为可信赖的供应商。特别是对摩尔线程墨芯科技而言,IPO可提升其在企业和云客户中的可见度,而壁仞科技可能借此巩固其作为国家AI加速器领军者的角色。

部分开发商选择保持私营

有趣的是,其他开发商目前并未寻求IPO。尽管沐曦核心在数年前推出了AI加速器,但截至2025年中,尚未有确认的IPO申请。它继续依靠私人资金运营,且近期无迹象表明上市在即。登临科技同样如此:该公司仍完全私营,依赖风险投资和政府关联资金。芯原微电子也保持完全私营状态,虽然它积累了显著的知识产权组合(包括GPU和内存接口技术),但未公开采取任何股市上市行动。

沐曦核心可能更倾向于私人支持,以在完善其服务器级推理和训练芯片时保持运营灵活性,而非迎合公开市场对财务透明度或短期盈利的期望。登临科技强调能效优化的GPGPU架构和CUDA兼容性,仍处于产品扩展阶段,可能认为私人资金更契合长研发周期和政府导向的采购模式,这些无需公众股东审查。相比之下,芯原微电子长期作为自给自足的知识产权和ASIC设计公司运营,凭借许可和定制硅设计(包括加密、接口IP和GPU)获得稳定收入。不同于追逐大额融资的初创型芯片制造商,芯原微电子可能不需要IPO提供的资本或可见度。保持私营能让该公司避免IPO的合规负担,不披露其计划和技术细节,并或许降低相关风险,尤其是在面临西方制裁和限制的监视下。


文章标签: #芯片 #IPO #制裁 #AI #半导体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