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Nvidia)近期通过其NVLink Fusion计划部分开放NVLink互连技术的举措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已有八家公司表示有意为英伟达生态系统开发CPU和半定制芯片。但据《电子时报》(DigiTimes)最新报道,英伟达仍保留着部分关键NVLink组件,并可能拒绝向特定产品授予许可,从而将其排除在生态系统之外。

Cover Image

《电子时报》援引获准参与NVLink计划的Alchip Technologies公司消息人士称,虽然该公司能够开发完整的NVLink实施方案,但如果英伟达拒绝开放某些层级的NVLink协议访问权限(据称因英伟达在控制整个软件栈的同时,对超出特定层级的协议访问设置了门槛),其客户在部署解决方案时或将面临困难。

Alchip向Tom's Hardware提供官方声明回应称:“我们重申公开立场:NVLink技术使定制芯片能够扩展以满足模型训练和代理式AI推理的高要求工作负载。Alchip作为NVLink生态系统的积极参与者,全力支持NVLink Fusion计划——该计划通过涵盖先进制程、成熟先进封装技术、先进硅节点,并由ASIC行业最具灵活性的合作模式支撑的设计制造生态系统,扩大了NVLink技术的可用性。这是我们为确保下一代AI模型能高效训练部署,满足未来智能应用需求做出的贡献。”

需要明确的是,英伟达的NVLink Fusion计划本身并未将NVLink转变为开放行业标准。目前仅限精选合作伙伴使用,包括IP公司Cadence(楷登电子)和Synopsys(新思科技)、芯片设计服务商Alchip Technologies(智原科技)、专用连接解决方案开发商Astera Labs,以及CPU设计厂商Fujitsu(富士通)、Marvell(美满电子)、MediaTek(联发科)和Qualcomm(高通)。但报道指出关键限制:似乎只有CPU设计商能在硬件和软件层面同时实现NVLink

这类互连技术通常采用多重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PHY)、数据链路层协议、传输协议、内存一致性协议、原子操作协议和NUMA协议。虽然Alchip等公司能获取全部硬件相关技术,但负责链路初始化和配置的软件层仍由英伟达掌控。

除限制NVLink Fusion IP的获取范围外(此举本身无可厚非),英伟达还要求平台开发商必须集成至少一款英伟达产品(CPU/GPU/交换机),这虽带来额外收入,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灵活性。这种严格管控导致第三方硬件的实际应用受限,难以实现开放标准应有的无缝互操作性(尽管NVLink显然未定位为开放标准)。

接受《电子时报》采访的分析师指出,英伟达在AI硬件领域的主导地位及其对软件、定价和供应链的垂直控制,使其缺乏真正开放的动机。因此文章认为,NVLink Fusion计划更像是精心策划的举措:既维持核心合作伙伴关系,又可控地扩展NVLink生态系统;既满足客户构建自主CPU/专用加速器的需求,又削弱竞争对手UALink平台(预计2026-2027年兴起)的吸引力。

归根结底,英伟达面临的最大竞争风险并非单个竞品的成功,而是由多款针对特定工作负载优化的处理器构成的竞争生态。虽然无法阻止这种生态形成,但英伟达正通过精选合作伙伴延缓其发展速度,同时维持创纪录的利润率。


文章标签: #英伟达 #NVLink #AI硬件 #合作伙伴 #生态系统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