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发布RTX PRO新品,4000 SFF与2000亮相SIGGRAPH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IBM公布了其打造“全球首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的技术路线图。该公司宣称,计划于2029年交付客户的IBM星椋鸟(Starling)系统,其运算能力将达到当今顶级量子计算机的2万倍。更令人震撼的是,IBM表示仅描述该系统的计算状态“就需要消耗超过10^48台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不过在量子计算领域,宏伟的声明已是常态,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份蓝图。
根据最新发布的路线图,IBM设定了多个阶段性目标。2026年将首次展示所谓的“量子优势”——即量子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开始超越经典计算机的关键转折点。今年晚些时候,伴随首款夜鹰(Nighthawk)芯片问世的IBM量子信天翁(Loon)系统,预计将成为这一里程碑的演示平台。据IBM介绍,该系统专为测试新型量子低密度奇偶校验码(qLDPC)架构组件而设计。
2026年,技术接力棒将传递给IBM量子笑翠鸟(Kookaburra)系统。这款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处理器首次实现了编码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功能,其创新架构对突破单芯片限制、构建容错系统至关重要。随后的2027年,IBM量子凤头鹦鹉(Cockatoo)将通过量子纠缠技术,实现多芯片节点互联,避免制造不切实际的巨型单片处理器。
所有这些技术积累都将在2029年凝聚成星椋鸟系统。IBM今日发布的两篇技术论文为这套大规模容错架构提供了理论支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阿尔温德·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表示,该系统将“解决现实世界难题,开启商业应用的无限可能”,其架构可支持“数百至数千个逻辑量子比特运行数亿至数十亿次运算”。药物研发、材料发现、化学模拟和优化算法等领域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值得注意的是,星椋鸟并非IBM量子计划的终点。该公司还公布了第二代容错量子指令集架构——蓝松鸦(Blue Jay),预计2033年后问世时将达到10亿逻辑门和2000个逻辑量子比特的惊人规模。
关于“量子优势”与“量子霸权”的争论仍在持续。自谷歌2019年宣称实现量子霸权遭IBM强烈质疑后,这场科技巨头间的量子竞赛愈发激烈。在2029年最终期限前,我们还将见证更多精彩的技术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