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多起青少年因遭勒索而自杀的悲剧见诸报道,苹果公司正依托其“通信安全”功能为潜在受害者构筑防护网——但批评者指出,这还远远不够。

Cover Image

通过诱骗受害者提供不雅照或利用AI伪造图像进行勒索的案件正持续攀升,受害者多为青少年,结局往往令人心碎。《华尔街日报》最新调查报告揭示了数名年轻受害者的遭遇:他们最终选择结束生命,也不愿面对真实或伪造的不雅照被公开的羞辱。这类内容被归类为“儿童性虐待材料”(CSAM)。

报道特别指出,青少年对iPhone信息功能的盲目信任也是诱因之一。文中讲述了高中啦啦队教练香农·希科克与她16岁儿子以利亚的悲剧:在如常给母亲发送次日活动安排后,以利亚回到卧室休息。数小时后,希科克被女儿惊醒——人们在洗衣房发现了太阳穴中弹的以利亚,次日清晨这名少年不治身亡。报道中另外两名青少年也遭遇类似骗局:犯罪分子在社交平台伪装成少女,通过长期聊天获取信任后,先发送伪造的“少女”不雅照,再索要受害者同类照片作为回报。

勒索者随后要求受害者通过礼品卡、电汇甚至加密货币支付赎金,否则就公开照片。受害者往往在高压胁迫下无力应对,最终面临家庭、学校及社会关系的全面崩塌。这种被称为“性勒索”的骗局已夺走或摧毁了许多年轻生命。

随着社交网络泛滥,性勒索案件呈现爆发式增长。美国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NCMEC)去年发布研究显示,2022至2023年间相关报案激增2.5倍(2022年10,731起 vs 2023年26,718起),主要受害者均为年轻男性。该机构建议青少年家长提前进行防勒索教育以降低威胁效果。

2021年问题初现时,苹果曾宣布将采用未成年人账户CSAM图像检测系统,包括通过iMessage、Siri和搜索功能,比对iCloud照片哈希值与已知CSAM数据库。另有举报机制供用户标记不当内容。但因隐私倡导组织、儿童安全机构及政府部门的强烈反对,苹果最终放弃了iCloud照片扫描计划,转而强化“通信安全”功能与家长监护体系

“扫描用户私有云数据会为黑客创造新的攻击路径,”苹果用户隐私与儿童安全总监埃里克·诺伊恩施万德解释,“更可能引发难以遏制的连锁反应。比如针对某类内容的审查,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监控,甚至催生突破加密系统的搜查需求。”他透露苹果已放弃数年前提出的“云端-本地混合检测方案”,因该方案“终将危及用户数据安全”。

现行方案着重强化18岁以下青少年账户的家长控制功能:当系统检测到少儿账户收发含裸露内容的图片时,会自动模糊处理并推送安全提示,告知孩子“有权拒绝查看”,同时提供求助通道。为避免过早通知家长可能引发的暴力风险,系统不会立即发送警报,但会明确告知:若坚持查看或发送涉裸照,家长将获知情况。

尽管有声音呼吁科技企业采取更激进措施,苹果仍坚持在隐私保护与风险防范间寻求平衡,并持续优化“通信安全”体系


文章标签: #苹果 #性勒索 #青少年 #隐私 #安全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