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洛肯·芬尼根(Lorcan Finnegan)的心理惊悚片向来以令人不安著称,《生态箱》(Vivarium)与《咒术》(Nocebo)的影迷们将在其新作中再度体验这种颤栗感。由渐入癫狂状态的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领衔主演的《冲浪者》(The Surfer)或许是芬尼根迄今最狂野的作品,而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上压倒性的好评表明,观众与影评人都为之深深着迷。
这部张力十足的耐力赛中,凯奇饰演同名冲浪者,芬恩·利特尔(Finn Little)扮演其被简单称作“孩子”的青春期儿子。故事始于冲浪者驾车带儿子前往能俯瞰月神湾海滩的停车场,本打算在冲过碎浪区后给儿子一个大惊喜。但危机接踵而至:少年对父亲的惊喜漠不关心,冲浪者的手机又传来某笔秘密交易告吹的噩耗。更糟的是,当他们走近海滩时,自称“海湾男孩”的团伙宣称这片海滩仅供本地人使用。在暴力威胁与骚扰下,父子俩被迫离开,冲浪者内心升腾的怒火随着剧情推进呈几何级数膨胀。
定档5月2日的《冲浪者》虽未正式公映,但超前影评已盛赞其令人不安的情节、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以及最终吞噬凯奇角色的疯狂。《旧金山纪事报》的G·艾伦·约翰逊指出:“当冲浪者在意志较量中愈发绝望,他的精神逐渐崩溃——而银幕上癫狂的凯奇永远是最精彩的凯奇。”其他评论家则激赏影片营造出“阳光灼烤下的赋格状态”,既诡异又狡黠。MovieWeb的朱利安·罗曼更犀利指出:“在部落主义与毒性男子气概催化的清醒噩梦中,角色界限逐渐模糊。”
芬尼根作品常聚焦社会政治或文化困境,《冲浪者》亦不例外。当下社会关于性别规范的讨论尤其激烈,有人期待突破性别期待的rigid边界,有人则渴望回归角色分明的1950年代。这些讨论常涉及所谓的男子气概危机——从年轻男性恋爱困境到中年男性因缺乏支持体系产生的孤独感。
《冲浪者》的独特魅力在于对这些时代议题的深刻观照。影片将凯奇的角色置于男性气质被阉割的险境:他丧失父亲与一家之主的权威,因贫穷失去力量,更在海湾男孩的驱逐下面临生存危机。正是这种个人困境与“dominance及传统男子气概”的社会文化压力叠加,最终使其彻底陷入疯狂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