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对苹果最新季报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既肯定其短期前景,又对长期规划表示失望。分析师埃里克·伍德林(Erik Woodring)在分析苹果iPhone增长、中国区营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及需求稳定性时,重申“增持”评级与235美元(约合1708.05元人民币)目标价。
伍德林指出:“尽管苹果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度较高,但6月季度仅面临9亿美元(约合65.43亿元人民币)关税成本”,这表明其将产能从中国分散至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策略正在见效。主要代工厂富士康早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前就开始向越南转移产能,近期多方报道显示苹果正寻求在印度和巴西增加iPhone产量。
然而分析师虽然认可苹果短期指引和季度业绩,却对其他因素表示失望。据摩根士丹利称,这些因素包括:未按惯例提供本季度各业务板块(尤其是服务板块)的具体指引。该投行还对苹果中国产能转移战略的细节存疑,伍德林表示:“苹果无法承诺9月季度及之后印度/越南的产能占比”,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长期关税影响难以评估。他补充道:“苹果也未说明定价策略或其他关税缓解措施,且未更新Siri的推出时间表。”
在大中华区(含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苹果销售额降至160亿美元(约合1163.2亿元人民币)。公司将下滑归因于汇率波动,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后续采访中表示,关税政策尚未引发iPhone的提前购买潮——这种“订单前置”现象会虚增当期营收,并对未来季度的收入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