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原Facebook)在加州门洛帕克总部举办了首届AI开发者大会“LlamaCon”。会上公司重磅推出面向消费者的Meta AI聊天机器人应用(将直接与ChatGPT竞争),同时发布了供开发者调取云端Llama模型的应用接口。
这两项举措虽旨在推广其开源Llama模型,但背后潜藏更深动机:压制OpenAI。Meta的AI战略核心是通过培育繁荣的开源生态来对抗OpenAI等“封闭式”AI服务商——后者将核心模型锁在付费墙后。
这款聊天机器人堪称对OpenAI传闻中社交产品的先发制人。其特色社交功能允许用户分享AI对话记录,并能根据用户在Meta系应用的行为数据提供个性化回复。而Llama接口则直指OpenAI的API业务,开发者仅需一行代码即可调用云端Llama模型,既免除了第三方云服务依赖,又完善了Meta的AI开发生态。
法庭文件显示,Meta高管层曾将超越OpenAI的GPT-4(当时最先进模型)视为执念。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在2024年7月的公开信中强调:“出售AI模型访问权并非我们的商业模式”,刻意与OpenAI划清界限。多位AI研究员曾期待Meta在大会上发布类似OpenAI o3-mini的推理模型,但最终落空。不过对Meta而言,胜负关键本就不在于技术竞赛。
扎克伯格在与Databricks CEO阿里·戈德西的对话中,将深度求索(DeepSeek)、阿里通义千问(Qwen)等开源模型开发者都视为对抗封闭模式的盟友。“开源的价值在于自由组合——如果深度求索的模型更优秀,或者通义千问在某方面更突出,开发者就能取众家之长。”他断言,“这种模式终将全面超越闭源产品,犹如不可阻挡的浪潮。”
除商业竞争外,Meta力推开源或许还暗合监管考量。欧盟《AI法案》对“免费开源”AI系统给予特殊优待,尽管Llama系列是否符合真正开源标准尚存争议。
无论动机如何,Meta显然乐于通过这类发布来壮大开源生态、遏制OpenAI扩张——即便有时需以暂缓尖端模型研发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