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正在探索创新方案以应对高性能芯片的散热挑战。在近期举办的晶圆厂技术交流活动中,该公司首次公开展示了封装级水冷散热系统的实验成果。这套方案已开发出适用于LGA(栅格阵列封装)和BGA(球栅阵列封装)两种处理器类型的原型设备,测试平台分别搭载了酷睿Ultra消费级芯片与至强服务器处理器。

Cover Image

与传统水冷技术不同,该方案并非直接让冷却液接触芯片表面,而是在处理器封装顶部整合了特制微型水冷模块。通过精密设计的铜质微通道网络,冷却液可针对芯片热点区域进行定向流动,在热密度最高的区域实现精准控温。英特尔工程师表示,这种结构允许根据具体芯片架构调整冷却路径,显著提升散热效率。

根据实验室数据,该系统采用常规冷却液即可处理最高1000瓦的热负荷。尽管消费级CPU通常不会达到如此高的功耗水平,但对于需要持续满负荷运行的人工智能加速卡、超级计算机处理器等专业设备而言,这项技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细节方面,该冷却模组采用焊料或液态金属导热介质,相比传统硅脂类材料可提升约15%-20%的导热性能。英特尔强调,这种封装级散热方案相比传统开盖直触式水冷设计,能更有效地维持芯片长期稳定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技术已进入实用化研发阶段。随着芯片制程工艺不断升级,英特尔正加速推进该系统的量产适配工作。与此同时,硬件爱好者社区已出现类似创意实践——知名视频创作者octppus通过对酷睿i9-14900KS处理器顶盖进行精密加工,自制了集成水路系统的散热模块,其设计思路与英特尔原型方案存在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英特尔尚未公布该技术的具体商用时间表,但此次技术展示揭示了芯片散热设计的未来方向。在芯片功耗持续攀升、封装密度不断增加的行业趋势下,集成式液冷方案或将成为高性能计算设备的标配解决方案,为下一代处理器突破性能瓶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文章标签: #英特尔 #水冷散热 #高性能芯片 #AI加速 #封装技术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