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Intel)周二宣布,其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已完成首批18A制程晶圆的试产。这项支撑“黑豹湖”(Panther Lake)芯片的制造技术同时推出了高性能衍生版本。公司还首度披露了下一代14A制程的细节,该技术将搭载“涡轮单元”以实现更高时钟频率。

Cover Image

这些进展发布于周二的“晶圆代工直连”技术研讨会,旨在向华尔街和客户证明其制造工艺已重回正轨。尽管高管们大力宣扬代工路线图,但消费者实际购买的产品才是制程演进的真正推手。即将面世的黑豹湖处理器将采用18A节点制造,标志着前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提出的“四年五节点”计划收官。而2026年问世的“新星湖”(Nova Lake)预计将采用14A制程。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此前依赖台积电(TSMC)生产“月球湖”(Lunar Lake)等模块化处理器中的多数芯片组。将这部分生产内化不仅能降低成本,更能向客户证明其与台积电竞争的实力。现任CEO林博德(Lip-Bu Tan)透露,18A制程已进入“风险试产”阶段,今年将实现量产。该技术整合了革命性的RibbonFET环绕栅晶体管PowerVia背面供电架构,可提升4%的能效表现,现已“具备全面产品设计条件”。

在基础版18A之外,英特尔新增了两个变体:面向少数客户的18A-P(性能增强版)以及在其基础上优化能效的18A-PT。据称首批18A-P测试晶圆已投产,而18A-PT可通过间距小于5微米的Foveros Direct 3D混合键合技术与顶层芯片互联。

相较之下,14A制程升级为第二代供电网络PowerDirect,并对RibbonFET技术进行迭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涡轮单元”技术,当与RibbonFET 2配合时,可显著提升CPU最大频率和GPU关键路径速度。英特尔解释称:“该技术允许设计者在模块内混合部署高性能与高能效单元,针对特定应用实现功耗、性能与面积的精准平衡。”其将与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High NA EUV)技术协同,进一步缩小制程特征尺寸。

英特尔补充说明,通过Foveros Connect 3D堆叠嵌入式多芯片互联桥接(EMIB)技术,14A与18A-PT芯片可实现异质集成。公司还同步发布了面向高带宽内存的EMIB-T,以及Foveros-R/B两款衍生封装方案。


文章标签: #英特尔 #制程 #涡轮单元 #CPU #GPU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