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科技巨头遇到高举“美国优先”旗帜的美国政府时,会引发怎样的化学反应?答案或许是一种全球化与爱国主义交织的奇特政策论调。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近期关于特朗普政府可能修改芯片出口规则的评论,正是典型案例。

Cover Image

这位芯片巨头掌门人向彭博社表示,任何新出口规则“都必须认识到,自现行技术扩散规则实施以来,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革。我们需要加速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因此政府政策支持至关重要”。他所指的是上届美国政府末期颁布的《人工智能技术扩散框架》,该规则若本月生效,将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三个层级:可自由获取美国芯片的国家、受限获取国家以及完全禁运国家。

但据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废除这一分级制度,转而实施“逐国许可制”——任何国家想要获得芯片都必须单独申请许可。支持者认为这将增强美国在关税谈判中的筹码,实现更精准的芯片出口管控。然而全球最大无晶圆厂芯片制造商的掌舵人,却似乎在委婉建议当局放宽管制。这或许是因为逐国审批虽能增强议价能力,但势必会拖慢出口流程。

当被问及中国华为公司芯片的竞争力时,黄仁勋反复强调加速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应促进而非阻碍人工智能发展,让我们能在全球舞台保持竞争力。”为唤起在场人士的共鸣,他特别强调与中国竞争的紧迫性:“中国并非落后...他们紧追不舍。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竞赛——中国不仅拥有雄厚财力,其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全球半数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这个领域必将展开持久竞争。”

中美之间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已是不争事实,但关键争议在于:加强还是放松出口管制才是应对之策?黄仁勋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保持竞争力的秘诀在于让芯片更自由地流向全球,“加速美国AI技术的全球扩散”。反对观点则认为,放宽出口只会增加尖端芯片流入中国的风险。此前已有大量禁售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更自由的贸易环境可能加剧这种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强调英伟达芯片的“美国血统”略显牵强。与福特汽车不同,英伟达并不自主生产芯片——其产品主要来自台积电(TSMC)的台湾工厂。尽管台积电承诺斥资727亿元人民币(1000亿美元)扩大在美产能,但台湾当局正阻止其最先进制程技术转移至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大部分芯片仍将产自台湾。

将英伟达出口视为“美国制造”对抗中国AI崛起的利器,这种论调恐怕难以自圆其说。或许这场辩论的本质更简单:更多出口意味着英伟达获取更多利润,美国AI芯片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归根结底,终究是利益使然。


文章标签: #芯片 #AI #中美竞争 #出口管制 #英伟达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