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支持的公益组织“未来之屋”(FutureHouse)近日推出首个重要产品——一套搭载AI工具的科研辅助平台及API接口。该组织宣称要在十年内培育出“AI科学家”,目前已有众多初创企业投身科学领域AI工具研发竞赛,部分企业更获得巨额风投加持。科技巨头同样看好科研AI前景:谷歌今年初就发布了能协助科学家提出假设并制定实验计划的“AI协研员”系统。
OpenAI和Anthropic等AI公司高管宣称,AI工具将极大加速科学发现进程,尤其在医学领域。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当前AI对科研流程的指导价值有限,主要因其可靠性不足。
未来之屋的四款核心工具
**乌鸦(Crow)**能检索科学文献并答疑,**猎鹰(Falcon)**可执行深度文献检索(含专业数据库),**猫头鹰(Owl)**专攻特定课题的既往研究梳理,**凤凰(Phoenix)**则专注于化学实验规划。
该组织在博客中强调:“与其他AI不同,我们的系统接入了海量高质量开放论文与专业科学工具,具有透明推理机制,采用多阶段流程深度分析每个数据源。通过规模化串联这些AI模块,科学家能显著加速发现进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之屋尚未借助这些工具取得任何突破性科研成果。
开发“AI科学家”的核心挑战在于应对无数潜在干扰因素。AI或许擅长需要广泛探索的领域(如可能性筛选),但其突破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存疑问。现实情况佐证了这一困境:谷歌2023年宣称其GNoME系统协助合成约40种新材料,但第三方分析显示这些材料均非真正创新。
AI的技术缺陷(如幻觉倾向)及其风险令科学家对将其用于严肃研究持谨慎态度。即便是设计完善的研究,也可能受AI执行高精度工作时的失误影响。未来之屋坦承其工具(尤其是凤凰)可能存在错误,该公司表示:“我们以快速迭代为宗旨发布本产品,期待使用者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