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长环境的不同,电话沟通对某些人而言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另一些人却显得突兀。但无论你生于何时何地,当今社会存在一条铁律:正规企业绝不会主动致电索要账户信息或个人资料

Cover Image

诈骗分子常以“核对信息”为幌子,企图非法获取账户权限。随着生成式AI工具的快速普及,这些来电可能极具迷惑性——来电显示或许看似真实(虽然号码可以被伪造),语音模仿也越发逼真,但如今这类电话几乎都暗藏陷阱。

当来电显示为某机构时,最稳妥的做法是任其转入语音信箱。若不慎接听,可以“正在忙”为由挂断,承诺稍后回拨。切记要通过自主查证的官方渠道(如在线账户、纸质账单或企业官网)进行二次确认——即便是涉及欺诈警告的通知也要亲自核实,因为虚假警报正是当前高发的诈骗手法。

当然,电话并非骗局的唯一载体。短信和邮件同样危机四伏,应对原则始终如一:切勿直接点击信息中的链接。正确做法是新建浏览器标签页,手动输入官网地址登录查看。由于不法分子正大规模利用AI技术行骗,近期欺诈案件激增。我们既要保持对账户异常的高度警觉,又要智慧地甄别真伪——毕竟,谁都不愿因过度防备而错过银行真实的紧急通知。


文章标签: #诈骗 #电话 #AI #安全 #警惕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