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集团已在印度新建一座iPhone组装工厂,而富士康的新厂区也即将在数日内投产。这些举措实际上是苹果公司持续多年将产业链迁出中国的延续,而非对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的应对。
塔塔集团自2024年收购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霍苏尔的铠胜厂区后,便开始筹划新iPhone工厂建设。虽然当时铠胜工厂因火灾停产,但塔塔此前已收购纬创资通的iPhone工厂,并宣布将自建新厂。这座投资约26亿美元(约合165亿元人民币)的霍苏尔新厂已正式投产,目前主要生产旧款iPhone机型。
与此同时,苹果最大代工商富士康斥资约26亿美元(约合187亿元人民币)在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兴建的新工厂也进入最后筹备阶段。该厂计划在近日启动首条装配线试运行。虽然富士康未公布具体生产计划,但知情人士透露新厂将承接iPhone 16及iPhone 16e的生产任务,预计到2027年全面投产后将为当地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项投资计划远早于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及苹果获得临时关税豁免的时点。事实上,苹果多年来始终在推动供应链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在当前贸易环境下,转移iPhone产能确实能帮助苹果规避针对中国产品的高额关税。虽然白宫宣称关税政策旨在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但考虑到美国本土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技术工人短缺,苹果仍将持续扩大海外布局,特别是印度市场。
通过收购铠胜和纬创的资产,塔塔集团已在印度形成三大iPhone制造基地。2024年期间,这家拥有超百万员工、年营收超1650亿美元(约合1.1万亿元人民币)的印度巨头还曾试图收购另一家手机供应商,但遭苹果否决。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3月完成对纬创工厂收购以来,塔塔仅用一年多便从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主要iPhone代工商,成为苹果在印度唯一的本土代工伙伴。
塔塔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苹果将印度培育为重要生产基地的长期战略。虽然中美贸易摩擦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中国本土的生产困境同样促使苹果加速布局:疫情期间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导致严重产能延误,苹果曾罕见发布声明解释iPhone 14系列缺货原因;2021年以来中国实施的周期性限电政策更令生产稳定性雪上加霜。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苹果在所谓“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政治口号之外,持续将产能向印度等海外市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