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宣布扩大其试点项目范围,旨在识别并管理含有创作者、艺术家及其他知名人士“形象特征”(包括面部)的AI生成内容。该平台同时公开表态支持名为《反深度伪造法案》(NO FAKES ACT)的立法提案,该法案致力于解决AI生成复制品模拟真人形象或声音误导公众、制造有害内容的问题。
YouTube表示已与提案发起人克里斯·库恩斯(Chris Coons,民主党-特拉华州)和马莎·布莱克本(Marsha Blackburn,共和党-田纳西州)两位参议员,以及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美国电影协会(MPA)等行业组织就该法案展开合作。库恩斯和布莱克本将于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重新推动这项立法。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YouTube阐释了持续支持该法案的考量,指出虽然理解AI具有“革新创意表达”的潜力,但也伴随负面影响。“我们同样认识到AI生成内容存在风险,包括可能被滥用或制作有害内容。平台有责任主动应对这些挑战,”文中写道。
“《反深度伪造法案》提供了明智的解决方案,因其聚焦于平衡保护与创新的最佳途径:将权利直接赋予个人,使其能就应下架的AI生成形象内容向平台提出申诉。这一申诉机制至关重要,它让平台能够区分授权内容与有害伪造品——缺乏这个机制,平台根本无法做出知情决策,”YouTube表示。
该公司于2024年12月与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合作推出了形象识别系统。这项新技术建立在YouTube现有内容识别系统(Content ID)的基础上,后者用于检测用户上传视频中受版权保护的内容。YouTube今年早些解释称,与内容识别系统类似,新项目能自动检测违规内容——此处特指通过AI工具模拟的面部或声音。
YouTube首次公布了该项目初期试点测试者名单,包括头部创作者如“野兽先生”(MrBeast)、马克·罗伯(Mark Rober)、麦克医生(Doctor Mike)、“流动播客”(the Flow Podcast)、马奎斯·布朗利(Marques Brownlee)以及“数学研究”(Estude Matemática)等。测试期间,YouTube将与创作者合作扩展技术应用并优化控制措施。公司表示未来一年将逐步扩大项目覆盖范围,但未透露形象识别系统全面推出的具体时间。
除形象识别技术试点外,该公司此前还更新了隐私处理流程,允许用户申请删除模拟其形象的篡改或合成内容,并新增形象管理工具,帮助用户监测和管理YouTube平台上涉及自身的AI生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