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宣布开发出全球首个基于飞行无人机的雷电触发引导系统。在今年初完成成功测试后,该公司计划在城市及关键基础设施区域部署这种无人机网络作为预防性防护措施。
统计数据显示,雷电造成的实际损害远超传统认知。根据NTT公布的资料,日本每年因雷击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人民币480亿至960亿元(约合1万亿至2万亿日元),尚未计算人员伤亡带来的社会成本。传统避雷装置不仅防护范围有限,在风力发电机等场景的安装也存在技术难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NTT启动了无人机防雷实验项目。通过地面监测系统评估雷暴风险后,当检测到雷雨云靠近并产生电场异常时,无人机便会升空执行拦截任务。
这些无人机并非“自杀式袭击者”——机体配备的金属防雷笼是关键防护装置。在2024年12月13日的实测中,一架连接接地导线的无人机攀升至300米高空接近雷雨云。NTT表示成功观测到强烈电脉冲,并宣称完成“全球首次无人机成功诱导雷击”。遭受雷击后,无人机在防护笼部分熔化的状态下仍保持飞行能力。技术人员强调,机体遭雷击后持续飞行是本次突破的核心,此前已通过实验室环境下15万安培脉冲电流的模拟测试。
目前NTT正持续优化系统性能,重点提升雷暴定位预测的精准度。与此同时,该公司还致力于研究雷电能量的安全转移与存储技术,为未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