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苹果(Apple)与今日的科技巨头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等创始人的早期决策至今仍在塑造这家企业。2021年,蒂姆·库克(Tim Cook)在推特发文纪念苹果45周年时,特别追忆了联合创始人乔布斯的箴言:“这趟旅程精彩绝伦,而我们才刚刚启程。”这条推文揭示了苹果跨越三个时代的传奇发展史。

Cover Image

如今执掌商业帝国的库克,最初于1998年加入苹果负责供应链管理。彼时成立22年的苹果正经历乔布斯回归后的复兴——虽然已度过最艰难的成长期,但距离成为行业霸主仍有距离。这家企业的故事可划分为三个鲜明篇章:1970年代激动人心的创业序曲、1990年代跌宕起伏的中场转折,最终谱写出一部教科书级的美国商业神话。事实证明,万亿市值的跨国企业确实可以从车库起步。

但创业从来不是顺理成章的选择。1970年代中期,工程师沃兹尼亚克设计出后来被称为Apple I的电脑,而他的朋友乔布斯则看到了商机。与乐于分享设计的沃兹不同,具有商业头脑的乔布斯最初也并未打算创办公司。两位史蒂夫最初尝试将创意卖给当时的雇主:沃兹向惠普(Hewlett-Packard)高管演示设计,乔布斯则向老东家雅达利(Atari)推销后来成为Apple II的概念。尽管方案获得技术认可,却因不符合企业定位遭拒。转机出现在雅达利的阿尔·奥尔康(Al Alcorn)将乔布斯引荐给风投机构,创业之路由此开启。

1976年4月1日,苹果公司正式成立。第三位联合创始人罗恩·韦恩(Ron Wayne)设计了华丽的首版logo,却在12天后就以800美元(2025年约合4,466美元)出售了10%股权匆匆离开。这位后来被无数次追问的前创始人2013年表示毫无悔意:“能亲历历史转折点已属幸运,虽然当时无人能预见苹果将改写历史。”

在1977年迈克·马库拉(Mike Markkula)注资前,苹果已展现出延续至今的商业特质。身无分文的团队成功预售50台Apple I,恰好在付款截止日前一天完成交易——这是乔布斯第一次理解“30天账期”的商业规则。Byte Shop店主保罗·特雷尔(Paul Terrell)坚持要整机而非电路板的订单,更塑造了苹果重视终端体验的基因。

前英特尔高管马库拉的加入真正将苹果带入商业正轨。他不仅重组公司架构,更制定了影响至今的《苹果营销哲学》。这份1977年1月3日撰写的纲领文件仅一页纸,却蕴含两大核心理念: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专注有限精品而非盲目扩张。结尾段落尤其值得玩味:“人们确实会以貌取物。即便拥有最佳产品、顶级质量和实用软件,粗劣的呈现方式会让一切显得廉价;而富有创意且专业的呈现,才能传递产品的卓越品质。”

这一理念已融入苹果血液:从乔布斯时代专设的“包装实验室”,到2021年登上艺术摄影集的经典包装设计,直至2023年宣布全面淘汰塑料包装的环保承诺。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苹果的包装美学始终是其品牌DNA的重要组成。

在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的记载中,乔布斯这样阐释马库拉的经营哲学:盈利不应是首要目标。唯有坚信产品价值并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财富才会随之而来。正如库克在周年致辞中所言,这家始于车库的公司仍在续写传奇,而它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


文章标签: #苹果 #乔布斯 #创业 #科技 #设计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