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鲁克林绿点社区,一所小学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悄然出现了一座新型“豪华”共享办公空间。

Cover Image

这个名为“聊天小屋”的空间具备传统共享办公室的所有元素:敲击键盘的噼啪声、此起彼伏的电话交谈、对着电脑屏幕啜饮咖啡的片刻停顿。但关键区别在于——这里是为AI聊天机器人打造的办公场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存在都由硬纸板构成。

更准确地说,这是布鲁克林艺术家尼姆·本-鲁文(Nim Ben-Reuven)打造的艺术装置。数台由微型电机控制的纸板机器人正对着电脑“工作”,标价牌上写着“月租仅需1.4万元人民币(1999美元)”,另一块牌子则宣称这里是“聊天机器人的奢华共享办公室”。

本-鲁文向TechCrunch透露,这个装置的创作初衷既是对现实的纾解,也是用幽默应对职业危机。作为以平面设计与影像创作为主的自由职业者,他坦言已多次因企业转向AI工具而失业。“这是用幽默包装的沮丧,让我不至于对这个在眼前急速变质的行业感到苦涩。”艺术家苦笑道,“不如用自嘲的荒诞作品来反击。”

他刻意避免让作品传递过度消极的情绪:“赤裸的负面表达会让艺术陷入自我辩护的困境。”这种“轻量化”处理也使装置能吸引不同年龄层、持不同AI观点的观众。我们在街对面的Pan Pan Vino Vino咖啡馆交谈时,络绎不绝的行人驻足观看:三位千禧一代女性拍照打卡,刚放学的小学生拽着大人追问究竟。

尽管AI冲击着创意行业,本-鲁文认为相比世界上的战乱与创伤,这仍是相对温和的议题。“在创意领域遭遇AI,总比直面战争恐怖要轻松得多。”他耸耸肩说道。

纸板始终是艺术家的标志性媒介——研究生时期他就用纸板搭建过等比例机场航站楼,过去十年间陆续创作的这些“纸板宝贝”机器人终于在此派上用场。“这些材料的脆弱性恰如AI对创意产业的影响。”他敲了敲摇摇欲坠的纸板隔间,“Midjourney生成的图片在Instagram上光鲜亮丽,但稍加审视就漏洞百出。就像这些纸板结构,轻轻一碰就会坍塌。”

艺术家将AI艺术的吸引力类比为快餐:“就像垃圾食品带来的速效血清素刺激,虽然知道毫无营养。”这座装置所在的建筑即将启动装修,展览可能持续至五月中旬。本-鲁文渴望将其扩展至更大展厅,却发愁展览结束后如何安置这些“纸板宝贝”:“想象下,某处仓库里无数可爱又诡异的小机器人,正昼夜不停地响应我们的ChatGPT指令,耗电量堪比瑞士全国年用量——这场景难道不荒诞吗?”

目前,“聊天小屋”正在纽约布鲁克林绿点社区诺曼大道121号的临街橱窗展出。


文章标签: #艺术 #AI #幽默 #创意 #装置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