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记本电脑今年刚满六岁——在电子产品领域还算不上高龄。虽然运行速度有所下降且电池续航大不如前,但由于日常仅用于网页浏览和邮件处理这类轻量级工作,暂时还能勉强应付。

Cover Image

真正的危机只有一个:这台设备因硬件配置过时无法升级至Windows 11。根据微软公告,Windows 10的技术支持将于2025年10月14日全面终止,这意味着届时不仅不会有新功能推送,更重要的是将失去关键的安全更新保障。

陷入这种困境的远不止个别用户。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仍有超过50%的Windows用户停留在Windows 10系统。尽管这个比例正在缓慢下降,但可以预见的是:到2025年截止日期,全球16亿台Windows电脑中将有大量设备仍在运行即将失去保护的旧系统。

问题的症结在于Windows 11过高的硬件门槛。微软设置的TPM 2.0芯片、特定代际处理器等强制要求,直接导致大量功能完好的设备被排除在升级名单之外——包括我这台六年前购入的笔记本。

当安全补丁停止供应,这些设备将成为网络安全体系中的致命漏洞。未受保护的电脑不仅容易遭受网络攻击,更可能沦为恶意软件传播的跳板。更严峻的是,大规模电子设备提前报废将引发严重环境问题。若数亿台仍可正常使用的电脑被强制淘汰,新设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和稀土资源消耗将形成巨大的生态负担。

微软近期宣布将针对Windows 10推出付费安全更新延长服务。虽然企业用户早已熟悉这种扩展支持方案,但向个人消费者开放付费防护尚属首次。这种商业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增加收入,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预见,大量用户仍会选择继续使用未受保护的旧系统,最终导致整个Windows生态的安全风险持续累积。

从用户角度出发,我们呼吁微软重新审视现有政策。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只要Windows 10仍保持相当规模的市场占有率,就应持续提供免费基础安全更新。强制淘汰仅服役六年的电子设备,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与全球减碳目标背道而驰。

科技行业亟需改变将电子产品视为快消品的固有思维。如果微软真正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立即撤销对数百万台Windows 10设备的“技术死刑判决”,为仍具使用价值的设备提供生存空间。这不仅关乎企业社会责任,更是应对电子垃圾危机的必要举措。


文章标签: #Windows #微软 #升级 #安全 #环保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