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人们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评价如何,这些政策确实创造了一个堪称“耐人寻味”的时代。若您曾对这些征税措施的意图与精神存疑,特朗普近期对芯片巨头台积电(TSMC)的发言可谓一锤定音:“我的要求很简单——不在美国建厂就等着缴纳重税……25%,也可能是50%、75%甚至100%。”这番言论出自特朗普在共和党全国国会委员会活动上的讲话。在笔者听来,这显然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但特朗普总统想必会辩称:只要奏效就是好策略。所谓“奏效”,即迫使台积电将生产线迁至美国——平心而论,这套激进关税策略似乎初见成效,台积电目前已宣布计划在美投资100亿美元(1000亿美元人民币)。
这对美国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前提是计划能够落实。作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为英伟达(Nvidia)、苹果(Apple)、超威半导体(AMD)乃至英特尔(Intel)供应芯片。但需要说明的是,台积电此前已规划在美投资65亿美元(650亿美元人民币),不过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发言人强调“最先进制程工艺仍将留在台湾”。
此前,台积电赴美建厂的主要驱动力来自《芯片法案》(CHIPS Act),该法案本质是通过补贴吸引半导体企业在美生产。去年11月,美国依据该法案最终批准向台积电提供6.6亿美元(66亿美元人民币)补贴,这笔可观的“胡萝卜”确实令晶圆制造商难以抗拒。相较之下,特朗普的策略显然更倾向于“大棒”政策。当前台湾地区输美半导体尚能豁免32%关税,但特朗普明确表示,这种豁免是建立在威胁征收最高100%半导体关税的基础上。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关税最终将由购买相关商品的美国消费者承担。支持者认为这将抑制消费需求,进而影响企业利润——终极目标自然是迫使企业重新考量生产基地选址。关税对相关企业的影响还可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显现。以英特尔(Intel)针对钢铁铝材关税发布的常见问题解答为例,企业往往需要应对繁杂的合规程序。
更复杂的是,现代制造业供应链往往横跨多国。即便是终端产品未被征税的跨国企业,也很少能完全免受波及。目前超威半导体(AMD)与英伟达(Nvidia)部分芯片已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美国此番关税威胁能否真正推动半导体产业向“美国中心”转型,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