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实施全面“对等”关税政策,从对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础关税,到对泰国(36%)、越南(46%)、柬埔寨(49%)和台湾地区(32%)等征收30%以上的高额关税。最后一个数字可能会让关注全球半导体贸易的人士感到警觉——众所周知,这个领域由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主导,而该公司大部分芯片都产自台湾地区。
台积电生产着当今使用的大多数尖端芯片,包括iPhone搭载的芯片,以及超威半导体(AMD)、英伟达(Nvidia)和英特尔(Intel)的处理器,涵盖众多图形处理器(GPU)和中央处理器(CPU)。特朗普在白宫花园举行的活动中手持标语牌宣布了关税政策。不过选址可能不太合适,因为特朗普开玩笑说大风把他的标牌吹得东倒西歪。但他仍紧握标牌,逐一列举了声称其他国家向美国征收的关税,以及美国即将采取的对等措施。大部分关税将于4月5日生效,更高税率的则从4月9日开始实施。
特朗普的标牌上并未详细说明政策细节,具体内容很快出现在白宫发布的事实清单中。这份文件概述了即将实施的关税——将由美国企业在进口外国制造的产品和材料时承担,同时解释了美国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文件中强调特朗普总统“相信关税对确保公平贸易、保护美国工人和减少贸易逆差是必要的”。
文件还提到某些商品可获得关税豁免,其中部分豁免影响深远。半导体、药品、木材、金银条、能源以及“美国无法获取的特定矿物”均不在征税范围内。这意味着半导体行业实际上避开了重税,否则相关零部件成本将直接增加32%。
对PC玩家而言,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是马来西亚。英特尔和AMD都在该国设有封装测试工厂——即将芯片封装成型。从4月9日起,马来西亚所有输美商品将面临24%的关税。不过由于半导体暂获豁免,这些企业可能避免直接冲击。但长期影响仍需观察,毕竟特朗普过去曾威胁要对半导体征收25%的关税。
即便关键品类获得豁免,PC零部件价格仍将承受压力,因为这些部件往往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运输和封装。当半导体被制造成扩展卡、整机或服务器机架等形态进口时,仍可能适用不同税率。随着企业将零部件和系统输入美国市场,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其中服务器被单独列为高风险涨价品类。
近几个月来,中国累计承受了美国政府征收的最高关税,综合税率已达54%。这已导致华擎(ASRock)和显卡代工巨头柏能集团(PC Partner)等企业考虑将生产线迁出中国,后者选择了新加坡作为新基地。但随着新一轮关税对新加坡等地区同样征收10%关税,涨价浪潮似乎已无避风港。
AMD、英伟达和英特尔股价均在一夜间下跌。在政策公布前,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曾预测芯片业务将受到“短期”影响。而台积电虽受波及,但预计影响较小。该公司承诺在美国大规模投资的表态,似乎暂时维持了特朗普政府的好感度。
台积电已在美国生产部分芯片,并计划未来数年提升产能。在《芯片法案》资金支持下,加之特朗普政府的施压,台积电承诺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包括新建三座芯片制造工厂。据悉AMD已在亚利桑那州工厂生产部分锐龙9000系列芯片,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确认正在跟进布局。不过两家企业均未采用最先进制程节点——台积电明确表示这些技术将保留在台湾地区。
谈及台湾地区时特朗普表示:“他们拿走了我们所有的电脑芯片和半导体。我们曾经是行业霸主对吧?我们曾掌控一切,如今几乎什么都没留下。”他接着评价台积电:“不过最大规模的企业正在入驻,我们将获得近40%的份额。美国环保署署长李泽民正在加速审批流程,这是家了不起的企业。来自台湾地区的魏先生,代表着全球顶尖企业之一,他们将在美国建造全球最大的工厂之一,或许就是最大的。”
在如此广泛的关税政策下,任何消费领域——尤其是PC游戏硬件——都难以避免价格上涨。尽管美国消费者可能直接承担大部分成本,但全球用户都将感受到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