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智能手机等大批计算类硬件产品豁免针对中国商品的145%惩罚性关税。然而到周日,这位总统似乎又开始反悔——他在“真相社交”平台上宣称根本不存在豁免,只是将相关产品类别转移至新的关税“篮子”。这波操作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目前这场关税闹剧已混乱到令人难以追踪。但就本文截稿时最新动态来看,至少对PC产业的影响可以梳理如下:周五公布的豁免清单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硬盘、CPU、内存芯片及平板显示器等20类产品,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官网显示,整机PC及其核心组件基本都在覆盖范围内。
转折出现在周日,当局竟否认这是真正的豁免。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路特尼克(Howard Lutnick)向ABC电视台表示,这些产品将被纳入包含计算机芯片在内的新关税体系,预计“一个月左右”实施。而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向随行记者透露,下周将宣布针对半导体产品的新关税。当被问及智能手机等产品能否豁免时,他模棱两可地表示“需要保持灵活性”。
随后总统在“真相社交”发文澄清:“周五并未宣布任何关税‘豁免’,这些产品仍适用于现行20%芬太尼关税,只是转移至不同关税‘篮子’。”据路透社报道,他还暗示部分美国企业可能获得特殊优待,但未透露具体名单。
这场关税迷局可总结为:在对华商品普遍加征125%关税(叠加既有20%关税合计145%)后,当局先豁免部分电子产品,又计划对豁免品类开征新税,同时为科技企业预留操作空间。目前根本无人能断言计算类产品的最终税率及执行期限。
不过考虑到当局对消费电子产品实施极端惩罚性关税的意愿似乎不强,PC硬件最终税率很可能维持在10%-20%区间。虽非灭顶之灾,但对本就价格高企的显卡等组件仍是雪上加霜。更需警惕的是,终端售价涨幅可能远超关税税率本身——在如此混乱的关税政策下,供应链各环节额外增加的成本终将转嫁给消费者。
这意味着即便最恶劣的“硬件价格翻倍”场景不太可能出现,中短期内PC玩家仍要做好迎接涨价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