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一日,我目睹了可能是人类科技史上最震撼的私密演示——那场专为媒体准备的微软HoloLens闭门体验。这份记忆在微软即将迎来五十周年庆典之际愈发鲜明,正如我们对已故同事戈登·马洪(Gordon Mah Ung)的追忆般挥之不去。

Cover Image

当PCWorld团队筹备微软发展史回顾专题时,我们更在缅怀着去年十二月因癌症离世的传奇记者。上周的追思会上,看着新老同事齐聚,我突然意识到某种时代性的遗憾:当我们询问他人毕生见闻时,本质上是在叩问生命的终章。若能重来,我多想问戈登——这位见证过本世纪几乎所有尖端科技的观察者,究竟哪款个人电脑、哪次产品演示曾真正撼动过他的灵魂?

为纪念这位特别的同行,也恰逢微软成立半个世纪,请允许我分享职业生涯最难忘的科技时刻:那场彻底改写现实认知的HoloLens首秀。

彼时微软罕见邀请记者深入雷德蒙德总部,这座科技圣殿向我首次敞开大门。若说1968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演示之母”(“mother of all demos”)定义了现代计算机交互范式,微软这场发布会则试图重塑现实维度。在Windows 10与移动版系统发布间隙,真正牵动我心弦的,是那个需要预约体验的地下室秘密项目。

调试瞳距的过程充满仪式感——透过舷窗般的视界,原型机笨重的分体结构与NUC主机都显得无关紧要。当《我的世界》(Minecraft)“全息建造者”在眼前展开时,普通客厅瞬间化作创世画布:沙发成为方块高原,茶几下方暗藏地狱熔岩,而引爆TNT时飞溅的像素碎片,竟能穿透物理世界的屏障。那刻我仿佛窥见了未来:真实空间与数字造物完美交融,苦力怕怪物正从现实地毯跃入虚拟深渊。

微软工程师还展示了更惊人的可能性:悬疑游戏中漂浮在真实墙面的线索标记,《Conker》角色在办公室桌椅间灵巧跳跃。有次我戴着设备溜进楼梯间,沉浸在增强现实游戏时被保洁人员警告报警——她永远不会知道,这场滑稽遭遇正书写着计算机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Skype远程协助演示同样惊艳:当专家通过HoloLens在真实电闸上标注操作指引,我们看到了工业维保的革命雏形。虽然后来YouTube教学视频取代了这种构想,但在2015年,这无疑是通向未来的时空裂缝。

重逢前同事海登·丁曼(Hayden Dingman)时,我们不约而同提起《Tilt Brush》的VR绘画魔法。相较之下,微软《Holo Studio》的3D建模工具虽精妙,却少了艺术创作的灵魂震颤。至于发布会上惊艳的火星地表漫步,如今回想竟不及那个引爆虚拟TNT的午后魔幻——当骷髅随爆炸气浪腾空而起,咖啡桌化作战场沙盘的瞬间,我触摸到了科技最本真的魅力。

此后数年间,从旧金山酒店的零售版体验到2019年深夜办公室的怀旧评测,我见证着HoloLens从颠覆者沦为墓碑。生态匮乏的宿命与Windows Phone如出一辙,HoloLens 2的昙花一现,“元宇宙”泡沫的破裂,连同创造者亚历克斯·基普曼(Alex Kipman)的丑闻退场,共同埋葬了这场增强现实革命。

在二十年科技报道生涯中,我签署过无数保密协议,把玩过划时代的原型设备。但唯有那个雷德蒙德地下室的下午,当数字炸药在真实桌面绽放时,我感受到了纯粹的技术震撼——这种超越文化颠覆与商业成败的原始悸动,纵是初代iPhone问世也未曾给予。直至今日,我仍在等待下个奇迹:某件科技造物能再次让我如孩童般,为虚拟与现实的交错惊叹失语。


文章标签: #微软 #HoloLens #增强现实 #科技史 #产品演示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