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分析机构周一指出,由于担忧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PC行业在今年第一季度采取了超常规库存出货策略。但分析师警告称,这种做法可能对今年后续市场表现造成负面影响。
高德纳(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到5900万台,同比上升4.8%。其竞争对手国际数据公司(IDC)上周发布的报告则显示出货量为6320万台,增幅为4.9%。
PC制造商正在实施“提前出货”策略,试图在关税政策生效前将产品集中输入美国市场。高德纳研究主管里希·帕迪(Rishi Padhi)分析称:“美国和日本两大市场的出货激增是推动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具体动因存在差异。美国市场12.6%的增幅主要源于供应商针对关税预期的大规模备货,尽管企业级Windows 11系统升级带来部分需求,但整体终端用户需求仍显疲软。”
IDC研究副总裁让·菲利普·布沙尔(Jean Philippe Bouchard)补充道:“本季度市场明显存在提前采购现象,整个产业链都在加速交付节奏以规避关税影响。虽然首轮关税尚未实际生效,但厂商与终端用户已开始为潜在冲击做准备。”
经过数日政策摇摆,美国政府最终确定维持20%关税税率。尽管上周五发布的政策声明曾暗示PC及相关产品可能获得豁免,但周日深夜通过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平台发布的最终决定推翻了这一说法。目前其他中国进口商品仍维持125%的关税标准。
从厂商排名来看,联想(Lenovo)以1520万台的出货量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同比增幅达9.6%。其后依次为惠普(HP)、戴尔(Dell)、苹果(Apple)、宏碁(Acer)和华硕(Asus)。在美国本土市场,惠普以410万台出货量(同比增长13.1%)占据榜首,戴尔、联想和苹果则基本平分剩余市场份额。
IDC特别指出,关税压力可能抵消Windows 10系统更换周期带来的市场机遇——今年10月后继续使用旧系统的用户将面临技术支持终止的风险。IDC全球设备追踪集团副总裁瑞安·赖斯(Ryan Reith)强调:“虽然企业仍在评估4月2日关税公告的具体影响,但多数厂商已开始重新规划未来策略。从供应链现状来看,厂商正在全面评估库存水平、区域产能布局以及降低关税成本的转运方案,部分企业还在与美国政府进行商业磋商。对于PC等硬件产品,我们判断几乎所有新增成本最终都将转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