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重制版作品、Nintendo Switch Online的“任天堂经典游戏库”(Nintendo Classics)以及PS Plus的“经典游戏目录”等服务兴起,玩家在现役主机上畅玩经典游戏的体验环境日趋完善。牛津大学Nick Ballou博士团队在心理学预印本网站PsyArXiv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所谓“复古游戏”群体被重新评估的浪潮中,人们普遍存在重玩“自己10岁左右时流行的游戏机”的行为倾向。
这项研究将1980年代至2000年代初问世的第3至第6世代主机定义为复古游戏平台,通过对1607名18-79岁玩家在Nintendo Switch Online六款经典主机(FC红白机、SFC超级任天堂、N64任天堂64、GB游戏男孩、GBA游戏男孩Advance、MD世嘉五代)的游戏数据采集发现:约40%受访者(660人)至少游玩过复古游戏,累计时长约1.2万小时,占平台总游戏时长的4%。
深入分析显示,多数玩家最常游玩的正是他们童年时期(约10岁前后)风靡的游戏主机。研究者认为这种倾向源于童年游戏体验形成的深刻记忆所触发的“个人怀旧情结”。值得注意的是,约29%游戏时长来自受访者出生前已停产的主机,这表明与个人记忆无关的“历史怀旧情结”同样构成复古游戏的游玩动机。
数据还揭示了用户画像特征:玩家年龄与复古游戏使用率呈正相关,40岁左右群体达到峰值,其中男性占比显著。最受欢迎的主机是N64(占32.7%时长)和SFC(27%),这两款90年代经典机型显然承载着对应世代玩家的集体记忆。在游玩方式上,原生于掌机的GB/GBA作品有69%继续以Switch掌机模式运行,而原本的家用机作品掌机模式使用率仅57%,研究者认为这反映出玩家对原始操作体验的忠实再现。
这种现象与心理学中的“回忆隆起”理论相契合——人类对10-30岁期间的记忆保存最为鲜明。游戏体验作为青年时期的重要记忆载体,自然成为情感联结的触发点。不过研究也指出,复古游戏使用频率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指标未显现显著相关性,研究者建议未来应聚焦游戏后的即时情绪变化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任天堂系平台,若扩展至PlayStation或Xbox等平台或存在差异。值得玩味的是,任天堂已宣布将为Switch2追加NGC(任天堂GameCube)游戏库,同期《星之卡比 空中滑板》等NGC时代玩家期盼的续作也接连公布。无独有偶,PS Plus经典目录近期接连上线1997年发售的初代《装甲核心》和《生化危机 导演剪辑版》。这些动态恰印证了:即便在新作频出的当代,根植于童年记忆的游戏体验依然持续拨动着玩家心弦。或许偶尔重拾十岁时痴迷的游戏,正是我们穿越时光隧道重温初心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