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人工智能最大的担忧之一是其能耗问题,而最新报告显示这一情况在未来几年将持续恶化。不过该报告同时指出,转机同样存在。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的《能源与人工智能》研究报告(经《卫报》披露)综合了全球数据集及“政府监管机构、科技企业、能源行业和国际专家”的咨询意见。

Cover Image

研究显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整体能耗将翻番,其中专用于人工智能的设施能耗将激增至当前四倍。据测算,2024年数据中心总耗电量为4600亿千瓦时,2030年将突破1万亿千瓦时,2035年预计达1.3万亿千瓦时。虽然传统数据中心规模也在扩张,但人工智能服务器的能耗增幅最为显著。

国际能源署可持续发展主任劳拉·科齐(Laura Cozzi)在报告说明会上指出,单个数据中心的能耗正持续攀升。当前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用电,在建的最大项目将达200万户规模,已规划(尚未动工)的超级中心更将消耗相当于500万户家庭的电能。

但报告认为这种能源需求激增并非全然是气候危机的噩耗。在“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章节开篇即指出,已有超100个国家承诺在2030至2070年间实现净零排放。不过当能源需求激增之际,四十年跨度的时间窗口显得过于模糊,且“净零”目标在宏观层面存在多种解读可能。报告未将能源需求管控作为解决方案,暗示净零目标或将通过碳抵消而非人工智能监管来实现。

《能源与人工智能》报告的核心论点是:人工智能模型及其技术进步可优化其他能源领域的低效环节,从而减少甲烷、电力及重工业领域的排放。报告称“若现有AI技术能在终端应用领域普及,2035年可减少1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而2024年全球燃料燃烧排放预估为350亿吨。但报告强调当前缺乏推动AI技术普及的动力,“若未能创造必要条件,即便到2035年其整体影响仍将微乎其微”。

卢森堡前可持续发展与基础设施部长克劳德·图尔姆斯(Claude Turmes)向《卫报》表示:“国际能源署及其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本应向各国政府提供规范AI及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实操建议以降低能源系统风险,却向特朗普新政府和赞助本届美国政府的科技企业献上了一份厚礼。”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网页内置AI聊天机器人功能。当被问及报告对气候变化的结论时,AI回应称:“现有AI技术的普及应用可使2035年能源相关排放减少约5%,但这与应对气候变化所需仍相去甚远。”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能源危机 #碳排放 #数据中心 #气候政策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