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游戏领域存在一条不成文的铁律:“除非砍掉你的右腿,否则就该竭尽全力提升游戏性能。”这解释了为何多数玩家不愿让任何可能影响帧率的程序在后台运行——杀毒软件自然也在排除清单之列。但这类防护软件真的会显著拖累游戏表现吗?我们又是否应该冒险关闭它们?
防护程序究竟如何影响游戏表现?
客观而言,后台运行的杀毒软件确实会占用系统资源。但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其工作状态:我们的实测数据显示,当软件处于常规监控状态时,系统性能损耗仅0-20%区间。这种程度的资源占用对游戏帧率几乎不会产生可感知的影响。
然而当触发全盘扫描或快速扫描时,情况将发生剧变——性能损耗可能飙升到57%的警戒线。此时CPU会优先处理扫描任务,导致游戏出现明显卡顿甚至进程中断。在《赛博朋克2077》这类图形负载较重的游戏中,玩家将直接感受到帧率骤降和场景加载迟滞。虽然临时禁用杀毒软件可以缓解症状,但这种做法真的明智吗?
关闭防护是否值得冒险?
尽管存在性能损耗,网络安全专家仍强烈反对在游戏时关闭防护。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软件是抵御病毒、勒索软件和恶意程序的最后防线,而游戏过程本身并不具备免疫能力。特别是在线游戏需要频繁连接服务器并下载更新内容——从《CS2》的地图包到《Apex英雄》的皮肤文件,都可能成为恶意代码的载体。今年3月我们就报道过通过Steam创意工坊传播的《半条命2》恶意模组事件。
现代防护软件还肩负着反钓鱼的重任,而游戏社区正是网络诈骗的高发地。因此除非遇到严重性能问题,保持防护开启始终是更安全的选择。
如何实现性能与安全的平衡?
追求两全其美的玩家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
选用专为游戏优化的防护软件,如诺顿360玩家版(Norton 360 for Gamers)等具备“游戏模式”的产品,这类软件通过暂停后台扫描和更新推送,在保持基础防护的同时最大限度释放硬件性能
为常用游戏创建白名单,避免防护软件重复扫描已验证安全的游戏文件
将全盘扫描等资源密集型任务安排在非游戏时段
坚持通过Steam、Epic等正规平台获取游戏资源,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风险,但能有效降低遭遇恶意软件的概率
值得强调的是,某些游戏反作弊系统(如《彩虹六号:围攻》的BattlEye)会与防护软件产生冲突,这种情况下建议参考游戏官方提供的兼容性列表进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