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工业领域正逐步采用更多机器人替代繁重的体力劳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54万台,使得在役工业机器人总数突破400万大关。
工业机器人虽擅长重复性工作,但在执行精密操作、处理脆弱材料及适应动态环境方面仍面临挑战——例如餐厅厨房里的机器人很可能帮倒忙。这正是许多工业流程仍依赖人工作业的主要原因。
韩国初创企业RLWRLD(原文字样)试图通过专为机器人开发的基础AI模型解决这一难题,该模型将大语言模型与传统机器人软件相结合。公司宣称该技术能让机器人实现敏捷动作,并具备一定程度的“逻辑推理”能力。
“运用RLWRLD的基础模型,通过学习和复制人类专业技能,可将大量手工流程完全自动化,从而提升工作环境效率。”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柳正熙(Jung-Hee Ryu)在接受TechCrunch独家专访时表示。
这家初创公司近日结束隐匿模式,获得1.48亿元人民币(约合210亿韩元)种子轮融资。本轮由风投机构Hashed领投,未来资产风险投资和Global Brain跟投。值得注意的是,RLWRLD吸引了众多战略投资者:包括艾娜集团(Ana Group)、PKSHA、三井化学、岛津制作所和KDDI;LG电子与SK电讯;以及Amber Manufacturing。
据悉,本轮资金将用于:与战略投资者开展概念验证项目;搭建GPU等计算基础设施;采购机器人及数据采集设备;招募顶尖研发人才。柳正熙特别提到,部分资金将用于开发竞品(如特斯拉、Figure AI和1X)尚未实现的五指灵巧手技术。
这位创始人透露,RLWRLD正与战略伙伴共同探索基于AI模型的工作流自动化方案,计划今年下半年进行人形机器人自主行动演示。公司同步开发兼容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多场景平台。
创立于2024年的RLWRLD是柳正熙的第三次创业。其2012年创立的Olaworks被英特尔收购后,成为后者计算机视觉部门的韩国研发中心。2015年他又创立了专注深度科技的创投机构Future Play。
谈及再创业动机,柳正熙指出美欧中AI初创企业爆发式增长,而日韩市场存在明显空白。在与30余位日韩AI学者深入交流后,他发现了制约因素:从数据、GPU等基础设施匮乏,到创业环境支持不足。
“我判断应优先发展机器人基础模型(RFM),这既能规避大语言模型领域的技术红海,又能发挥日韩在制造业的全球优势。”他解释道。随后他集结了韩国科学技术院、首尔国立大学和浦项工科大等顶尖学府的六位教授及其团队共同创立RLWRLD。
该领域竞争者包括Skild AI、Physical Intelligence等初创公司,以及特斯拉、谷歌DeepMind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但柳正熙认为其团队具备三大优势:已组建AI与机器人专家团队;掌握高自由度(DoF)人形机器人技术;相较于普遍使用二指夹爪的同行,RLWRLD已获得高自由度参考机器人原型。
借助战略投资者的制造基地资源,公司能快速获取宝贵场景数据——2024年数据显示,日韩两国制造业产量合计占全球9.2%。RLWRLD计划年内通过概念验证项目和合作演示实现创收,长期目标覆盖工厂、物流中心、零售卖场乃至家用服务机器人。现阶段将优先开拓付费意愿强、自动化需求高的工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