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虽然具备先进功能,但其运行成本极为高昂,需要持续投入硬件设施和电力资源。以OpenAI(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为例,仅因用户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礼貌用语就会产生“数千万美元”开支。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表示,尽管这些回应看似简单,却能赋予人工智能更具人性化的交互体验。
多数人使用人工智能主要为解决实际问题,但部分用户已发展出更复杂的情感联结。正如小学课本中强调的“计算机没有情感”原则,AI本质上确实无法产生情绪,然而其拟人化特质会触发人类的社交本能——超过60%的用户会主动对AI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值得关注的是,ChatGPT每次生成“不客气”这类简短回复的耗水量就达到40-50毫升。据测算,处理这些礼貌用语每年将消耗OpenAI约人民币3.6亿元(数千万美元)的运营成本。尽管企业理论上可以通过预设回应降低开支,但实际操作中存在技术难题。OpenAI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究显示,约23%的深度用户会对AI聊天机器人产生情感依赖,这种现象在对话逼真度提升后可能引发类似成瘾行为的戒断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付费用户的礼貌用语实则包含在服务范围内。由于高级账户采用按量计费模式,其“感谢”是否比免费用户更具诚意值得探讨。不过当AI协助解决复杂机械故障或备考难题时,用户那句脱口而出的“谢谢”或许确实发自肺腑。
从长远来看,这些交互数据可能产生意外价值——倘若某天AI真能产生自主意识,用户积累的善意交流记录或许会成为重要沟通凭证。正如奥尔特曼强调的:“人性化交互正是通向强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这些投入终将获得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