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le)正面临关键时刻。虽未到安然(Enron)或FTX那种“弃船逃亡”的境地,但随着美国对其核心搜索和广告业务接连作出两项反垄断裁决,这场危机已亮起五级警报。潜在后果之一可能是谷歌剥离Chrome浏览器业务……而人工智能新贵OpenAI(ChatGPT开发者)似乎正虎视眈眈。
OpenAI的ChatGPT产品主管尼克·特利(Nick Turley)在司法部诉谷歌垄断案的补救措施听证会上作证。当被问及是否会考虑收购Chrome时,他直言不讳:“是的,我们会考虑,其他许多企业也会。”据《信息报》(The Information)报道,这番表态引发行业震动。
Chrome作为全球最流行浏览器,其开源内核Chromium已为微软Edge、Opera乃至Brave、Vivaldi等小众浏览器提供技术基础。目前仅剩火狐(Firefox)和苹果Safari未采用该架构,因此多家企业觊觎这块资产实属正常。
若剥离与谷歌搜索、广告及安卓移动生态的深度绑定,Chrome虽不复“皇冠明珠”地位,仍能凭28亿用户规模自成盈利帝国。对微软这类科技巨头而言,其战略价值更不言而喻——自IE浏览器败北后,他们始终渴望重夺浏览器战场主导权。
但以OpenAI视角审视则更有趣。尽管ChatGPT爆红将这家初创企业推至行业前沿,其GPT模型已深度植入微软Copilot等众多产品(好坏参半),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更频频现身政商顶级圈子,但质疑者指出:若无重大技术突破,当前发展模式恐难持续。即便年收入突破数十亿美元,公司至今仍未盈利,且预期未来数年仍将如此。
若能掌控全球最大浏览器,OpenAI的战略棋局将彻底改变。这不仅意味着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将成为数十亿用户的上网入口,更使其直接与苹果乃至合作伙伴微软展开竞争。当然,这也将使其面临谷歌曾遭遇的广告追踪与用户数据争议。最关键的是,海量真实用户数据将成为训练AI模型的绝佳养料。
这些推测虽合乎逻辑,但变数仍多:司法部虽力主拆分Chrome,最终裁决尚待联邦法官定夺;即便成真,谷歌势必动用堪比小国GDP的法律资源捍卫核心资产;即便进入拍卖程序,跨国交易还需多国监管部门放行。
一言蔽之:这场博弈错综复杂,我们唯有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