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Nvidia)近日通过官方博客高调宣传任天堂Switch 2主机将搭载的全新“定制”处理器,着重强调了其在性能与技术层面的突破。根据官方表述,这款尚未正式命名的芯片性能可达初代Switch所用英伟达芯片的十倍提升,不过这种说法目前缺乏具体的性能对比标准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官方并未披露具体的性能测试条件。更具突破性的是,该芯片首次在移动平台实现了对基于AI算法的DLSS超分辨率技术的支持。参考英伟达既往的营销策略(例如声称新款RTX 5070桌面显卡性能可匹敌旧款RTX 4090),此次宣称的“十倍性能”很可能是指开启超分功能的新芯片与未开启该功能的旧芯片进行对比得出的结果。
根据官方披露信息,这款处理器凝聚了“各领域累计1,000人/年的研发投入”,其核心亮点在于“搭载专用RT核心与Tensor核心的英伟达GPU”,能够实现出色的视觉效果并支持AI增强功能。不过博客内容既未明确说明GPU架构的具体代数,也未透露CPU核心的详细参数。目前可以确认的是,RT核心与Tensor核心的加入,至少让该芯片在功能特性上与采用图灵(Turing)架构的RTX 20系列处于同一技术层级。
当前市场上存在三种符合条件的英伟达架构:RTX 30系列(安培/Ampere)、RTX 40系列(爱达/Lovelace)以及最新发布的RTX 50系列(布莱克威尔/Blackwell)。虽然存在采用独立定制架构的可能性,但结合行业惯例来看,该芯片大概率会基于现有架构进行改进。
此前业内传闻指出,该芯片可能采用安培架构并配备1,536个CUDA核心,这仍是目前最可信的配置推测。初代Switch仅搭载256个麦克斯韦(Maxwell)架构CUDA核心,且不具备RT或Tensor核心。因此即便实际性能未能达到理论上的十倍提升,其整体性能跨越仍将非常可观。
目前最大的技术悬念在于:该芯片是否会应用最新优化的Transformer模型来实现DLSS 4超分技术?该模型相较前代DLSS采用的CNN模型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考虑到移动芯片性能必然弱于支持DLSS 4的桌面级GPU,Switch 2处理器是否具备运行Transformer模型的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主机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