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新实施的进口关税政策将对绝大多数行业产生影响,数据存储产业自然也不例外。由于硬盘驱动器(HDD)、固态硬盘(SSD)、磁带驱动器及存储阵列的基础技术存在显著差异,关税对各细分领域的影响也呈现出多样性。尽管特朗普政府宣布自4月10日起暂停针对特定国家的关税90天,但据分析,HDD和SSD制造商仍将承受最大冲击,而磁带生产商则可能因此受益。

Cover Image

硬盘驱动器行业格局

目前全球仅存三家HDD制造商:希捷(Seagate)东芝(Toshiba)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这些企业拥有当今技术最复杂、供应链最精密的存储设备制造体系。

希捷的HDD业务布局呈现全球化特征:产品研发分布在美国与新加坡;磁头制造位于美国及北爱尔兰;基板生产在马来西亚完成;盘片加工则在新加坡或日本(当采用昭和电工(Showa Denko)供应的盘片时);最终驱动器和组件组装环节设在中国与泰国。

东芝的供应链以日本为核心:研发及高价值元件制造均在日本本土完成(通常采用昭和电工的盘片介质),而大规模组装与元件集成主要集中在中国、菲律宾及日本(高端HDD产品线)。

西部数据的HDD开发横跨美日两国:介质基板产自马来西亚,实际介质加工在中国或日本(当采用昭和电工原料时);磁头晶圆在美国加工,但最终磁头悬架组件在菲律宾与泰国完成;实际HDD成品则在马来西亚和泰国组装。

关税冲击波

尽管三家制造商的供应链配置各异,但都面临美国高额进口关税风险,特别是产自中国(124%)马来西亚(24%)菲律宾(17%)泰国(36%)的驱动器。东芝若将更多产能转向菲律宾或许能规避极端关税,但希捷的处境更为棘手——其大量驱动器在中国制造。考虑到HDD组装需在无尘环境中进行,快速转移中国或泰国产线将耗费巨额成本且程序复杂。

美国海关很可能依据HDD最终组装地征收关税。希捷和西部数据或将通过提升美国本土产能来证明其产品包含20%美国成分以降低税率,但成效尚待观察。

固态硬盘行业变局

SSD领域的情况略有不同。全球仅有六家企业大规模生产3D NAND存储器:铠侠(Kioxia)美光(Micron)闪迪(Sandisk)三星(Samsung)SK海力士(SK hynix)长江存储(YMTC),但SSD制造商数量众多,大多分布于中国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

美光、铠侠和闪迪是仅有的未在中国设立晶圆厂的3D NAND巨头,但均利用中国设施进行闪存测试与封装。根据美国海关“原产地”判定规则(以产品最后发生实质性改变的环节为准),若3D NAND晶圆在日本或新加坡制造,却在中国完成切割、测试与封装,其原产地很可能被认定为中国。

目前存储芯片暂免关税,但上述企业在中国组装的SSD作为“成品”仍需缴税。为保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这些公司及第三方SSD制造商必须将生产转移至他国。值得庆幸的是,SSD组装相对简易,无需HDD生产所需的无尘环境。

三星与SK海力士的3D NAND主要产自韩国,但为满足中国本地市场需求也保留了部分在华产能。其零售SSD产品在韩国组装,因此美国海关将按韩国商品征收25%关税(4月10日起暂缓执行15%的国别附加关税90天)。

潜在风险点

3D NAND企业显然不会从中国向美国出口含存储芯片的产品来规避潜在关税。但SK海力士子公司Solidigm可能面临特殊困境——其专用存储器全部产自原英特尔大连工厂。若美国对中国产3D NAND芯片课以重税,Solidigm与美光、铠侠、闪迪都将陷入被动。

为应对90天宽限期后可能恢复的国别关税,SSD制造商需在不受此类关税限制的地区(如美墨加协定USMCA成员国)或美国本土建立组装线。不过一旦存储芯片及控制器芯片被征税,此举仍无法免除相关税费。但与HDD制造商相比,SSD生产商调整产品原产地的灵活性更高。

磁带与光存储产业

磁带驱动器与光盘产业呈现差异化态势:IBM在亚利桑那州生产LTO磁带驱动器,仅需为进口部件缴税;日本富士胶片(Fujifilm)在马萨诸塞州生产磁带可规避风险;而索尼(Sony)在日本制造的磁带产品进入美国时需缴纳24%关税

蓝光与DVD光盘主要产自中国、印度、日本和台湾地区,出口美国时将适用各自关税税率。考虑到产业特性,光盘生产向美国转移的可能性极低。值得关注的是,关税政策对预录有游戏和电影内容的光盘将产生何种影响仍有待观察。


文章标签: #关税 #硬盘 #固态硬盘 #存储 #供应链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