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DOS系统统治着绝大多数个人电脑。超前用户可能已经开始使用Windows 3.1,但这款系统本质上也只是MS-DOS上的一层图形界面。当时人们对Windows仍感到陌生,因此在1995年,微软推出了一款名为“微软鲍勃”(Microsoft Bob,开发代号乌托邦)的更友好界面。

Cover Image

这款产品彻底取代了Windows 3.1的操作逻辑,将传统视窗界面转化为一座数字房屋。所有文件、文件夹和功能都以房屋元素呈现——邮件功能是专属房间,日历功能是另一个空间,还有卡通风格的家具和动画角色(比如小狗罗孚)。其设计初衷是降低电脑初学者的使用门槛,让操作更直观。

但用户反响平平,媒体评价也颇为负面。这款产品销量惨淡(仅售出约3万份),且对硬件要求苛刻——需要8MB内存(这在1995年堪称奢侈)。随着Windows 95面世,微软在一年后停售了鲍勃系统,但这个失败之作的故事并未终结。

2001年Windows XP发布时,这个失败项目却以奇特方式“复活”。当微软将Windows XP刻录到安装光盘时,发现光盘还剩30MB空间,于是决定用加密版的鲍勃系统代码填充。前微软员工、Windows开发者雷蒙德·陈(Raymond Chen)在2008年《TechNet杂志》中揭秘:这个设计本意是增加盗版者的下载难度——在56K调制解调器时代,额外下载30MB数据确实能形成阻碍。

至于为何选择鲍勃系统的代码?陈解释道:“负责此事的工程师本可用加密随机数生成器,但他从档案库翻出了鲍勃系统的软盘镜像。考虑到原始数据不够随机,他随手在键盘上敲出加密密钥,最终将加密后的鲍勃代码作为‘压舱石’写入了XP光盘。”因此,每个Windows XP用户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了一份史上最失败软件之一的加密副本。

这个冷幽默般的彩蛋,恰好印证了微软这个科技巨头漫长发展史中那些不可避免的趣闻轶事。毕竟,我们曾将微软鲍勃评为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科技产品之一,但如今它却以这种独特方式被载入史册。


文章标签: #微软 #操作系统 #科技史 #失败产品 #彩蛋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