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微软(Microsoft,当时还写作“Micro-Soft”)将迎来创立五十周年纪念日。比尔·盖茨为此特别撰写博文庆祝“微软五十年”,并提供了这家传奇企业最初源代码的可下载PDF文件。阅读这篇博文时,最令我震撼的是科技发展速度之快——虽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具体回溯微软创立(也意味着个人计算机时代开启)的细节时,那种时空错位感仍扑面而来:“这些竟是短短五十年前的事?”

Cover Image

尤其让人惊叹的是,正如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所指出的,原始代码(以及当时为Altair 8800计算机编写的所有代码)都是在电传打字机上完成的。这种19世纪用于电报通信的设备(类似摩斯电码机,但通过键盘输出常规文字),在20世纪中期竟成为向计算机输入指令的媒介。

盖茨团队为MITS Altair 8800开发的BASIC解释器开启了个人计算时代:“Altair BASIC成为我们新公司的首个产品,我们将公司命名为微-软(后来去掉了连字符)。”这种开创新纪元的理念从一开始就存在。Altair 8800的研发初衷就是将计算机带入家庭,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Paul Allen)敏锐意识到“开发能让人们为Altair编程的软件,将彻底改变人机交互方式”。

于是他们创造了BASIC语言——这种高级解释器能让普通人轻松为Altair 8800编写程序。不过当他们对MITS创始人宣称已完成开发时,其实连一行代码都没写。盖茨回忆道:“我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夜以继日地编码,才把夸口已成品的软件真正做出来。”期间盖茨负责核心代码,艾伦模拟Altair 8800的核心英特尔8080芯片(这或许能解释为何盖茨近期对英特尔困境感慨良多),而盖茨的朋友蒙特·达维多夫(Monte Davidoff)则负责数学运算包。后来的故事,正如人们常说的,已成为历史。

最令人震撼的是,所有这些壮举都发生在区区五十年前。人类登月之后,个人计算机时代仍未到来。而要进入这个时代,当时还需要通过电传打字机输入代码,再以物理方式馈入计算机。甚至打孔卡编程这种看似远古的技术,直到1970年代中期才退出历史舞台。微软的发展史提醒我们:在21世纪来临前不久,计算机技术的面貌与今日仍有天壤之别。

展望未来,当年最顶尖的技术专家能预见如今智能手机与AI主导的世界吗?我深表怀疑。这或许也警示着我们:对于AI、量子计算等技术的未来,当代人的预测同样可能失准。五十年后回望今日科技,或许就像现在我们看待打孔卡与电传打字机般充满时代隔阂。


文章标签: #微软 #科技史 #计算机 #盖茨 #BASIC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