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续写史上最成功竞速游戏的传奇?《马里奥赛车8》(Mario Kart 8)凭借Wii U和Switch双平台版本已售出超7500万份,连续十余年稳居销量榜首。如今任天堂(Nintendo)将希望寄托在暌违多年的续作《马里奥赛车世界》(Mario Kart World)上,期待它为Switch 2主机打响头炮——但这部新作需要填平前作挖下的天坑。
在近期Switch 2预览活动上,笔者率先体验了《马里奥赛车世界》。试玩环节先开放了经典大奖赛模式,随后则解锁了全新淘汰赛模式——后者要求玩家在六条串联赛道上竞逐,最终仅存一人胜出。必须承认,完成数轮大奖赛后我的反应略显平淡:一方面任天堂将试玩默认设置为50cc低速度,另一方面游戏核心玩法实在太过熟悉。
前作标志性的反重力机制(允许卡丁车吸附赛道形成空间拓扑结构)在本作大幅弱化,但赛道仍保留了许多立体段落带来类似体验。即便抛开这项设计,《马里奥赛车世界》在操控手感、赛道设计、玩家互动等维度都与前作如出一辙。这当然不算缺点——毕竟《马里奥赛车8》本就是杰作——但期待中的“焕新感”在初期体验中并未显现。
革新之处确实存在:参赛车辆增至24台(虽未显著改变竞速节奏,但混乱程度确实史无前例),这也意味着你将承受更多道具攻击(新增黄金龟壳可留下金币轨迹,而食物道具则主打角色换装——与《森喜刚狂欢》(Donkey Kong Bananza)类似,时装系统似是本作重点)。新增的轨道滑行与墙面跳跃机制暂未找到高频应用场景,倒是水面物理效果令人眼前一亮:车辆不再沉入水底,而是呈现真实的浮游动态,仿佛融入了《水上摩托》(Wave Race)的基因。
大奖赛赛制迎来变革:传统四赛道×三圈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三圈首赛+三段衔接赛道+单圈次赛”的全新结构。这种略显复杂的编排可能催生更丰富的大奖赛形态,甚至未来不排除开放自定义赛程的可能。
赛道设计呈现新旧交融:《超级任天堂》时代的库巴沙滩(Koopa Troopa Beach)与《N64》的巧克力山(Choco Mountain)经过重构后,与马里奥兄弟沙漠赛道(Mario Bros. Circuit)、远境绿洲(Faraway Oasis)、森喜刚太空港(DK Spaceport)等新场景共同编织成连贯世界。这种一体化设计虽保证了场景协调性,却也令部分赛道个性模糊。
画质方面,角色建模更具辨识度,但整体仍难言超越十年前的前作(当然帧率稳如磐石:试玩保持60帧,据悉正式版将支持120帧模式)。当体验过半时,我虽享受游戏乐趣却未觉惊艳——直到淘汰赛模式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
淘汰赛本质是“大逃杀”变体:24名玩家在六条无缝衔接的赛道上角逐,每轮淘汰末位四人,最终四人决战紫禁之巅。100cc速度下与真人玩家博弈的紧张感,搭配赛道间丝滑转场,将“开放世界”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等候匹配时开放的自由探索模式更令人惊叹:从冰原到雨林,再从丛林至库巴火山疆域,整个赛车星球浑然一体(尽管目前可互动元素有限)。
这些前作无法企及的体验,是否值回560元(80美元)定价尚待检验。但任天堂显然正在搭建未来十年的竞速平台——《马里奥赛车世界》或许正是这个宏图的第一步。游戏将于6月5日随Switch 2同步发售,更多深度评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