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面上各类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助手看似泛滥成灾。但事实上,对企业和消费者而言,其中某些产品的实用价值(或许还更远离反乌托邦色彩)可能远超同类。近日,一家以此理念成功创业的公司宣布完成高额融资以拓展业务。提供跨平台消息管理与自动化互动工具的Manychat公司,在Summit Partners领投的B轮融资中斩获1.4亿美元(9.04亿元人民币)。
此次融资正值该初创企业高速发展期。目前Manychat服务覆盖170个国家约150万客户,客户名单包括耐克(Nike)、《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雅虎(Yahoo)等巨头,也不乏个人创作者和小型商户。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麦克·晏(Mike Yan)透露,Manychat每年通过TikT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等平台代表用户发送“数十亿条”消息。新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尤其是加强平台AI能力)以及全球销售、营销和支持体系的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创业环境中,Manychat已基本实现盈利。晏形容公司“始终处于收支平衡的临界状态”。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公司此前仅融资约2300万美元(1.48亿元人民币),其中2019年A轮融资占1800万美元(1.16亿元人民币)。除领投方Summit外,Manychat未披露本轮其他投资方,也未公布估值,但较PitchBook记录的A轮后5800万美元(3.74亿元人民币)估值应有显著提升。
从电报到Instagram的进化之路
Manychat的发展轨迹映射了过去十年移动通讯应用的崛起,以及企业优化通讯工具需求的增长。2015年,电子邮件作为营销渠道已沦为垃圾信息重灾区。晏在经历社交应用创业失败后,注意到电报(Telegram)开放API带来的机遇——当时像他这样使用通讯应用进行日常交流的用户正快速增长。
“电报是最早开放API的西方通讯应用之一,”晏回忆道,“作为电报用户,我们看到了明确的市场需求。”企业与用户的联系仍依赖电子邮件,而用户实际活跃在通讯平台。“企业应该用通讯应用连接客户,这才是新世代的交流方式。”
晏与联合创始人安东·戈林(Anton Gorin)由此开发了首版Manychat电报商用聊天工具,并凭借初期成绩进入500 Startups加速器。2019年A轮融资时,Manychat在Messenger平台月活已达3.5亿,消息发送量数十亿条,惊人的80%打开率令业界艳羡。随着Meta旗下平台及TikTok陆续开放API,业务持续扩张。晏表示,目前Instagram已成为公司最活跃的互动平台,电报仅占少量流量。
在生成式AI浪潮前筑就护城河
Manychat的创立与早期发展早于Anthropic的Claude、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Gemini等AI聊天机器人的兴起。其早期宣传着重“自动化与个性化触达的智能融合”,用户可通过无代码平台创建聊天机器人实现涨粉、收集邮箱、评论回复,以及通过私信链接设置产品咨询流程。
晏强调,以促进用户行动为核心的产品设计,使Manychat区别于市面上多数聊天机器人(包括生成式AI产品)。领投方Summit Partners合伙人索菲娅·波波娃(Sophia Popova,将加入公司董事会)认为,Manychat构建的互动层使其在通讯平台下一波商业化浪潮中占据优势。
“我们的投资逻辑基于社交通讯应用将承载更大商业份额,”波波娃表示,“企业需要7×24小时在线互动,这正是Manychat的精准定位。”相较而言,当前AI聊天机器人“鲜少具备推动商业转化的个性化对话能力”。她补充道,虽然客服类聊天机器人工具众多,但像Manychat这样能有效促进销售转化的产品凤毛麟角。
不过考虑到AI发展速度及初创企业的变现压力,这种差距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这正是Manychat加速AI功能研发的原因之一。在保持盈利的同时,这家公司正试图在日益拥挤的赛道中,用更智能的互动引擎延续先发优势。